第4版:社会

打好基础 多读书

□ 本报记者 曹永亮

又是一年开学季,逛书店成为许多家长的自发任务。近两天,前来我市新华书店购书的家长络绎不绝。通过了解,记者发现,家长们的观念变了,那就是,家长们买的课外书多了,目的是为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加强孩子的文字功底。

“作为家长,如果有条件的话,也需要对教学大纲有所了解。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配合老师,促进孩子成长。”家长刘先生称,他的孩子本学期升三年级,就读于离石城区某小学。他是个生意人,此前,因为生意格外忙,两口子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上个学期末,老师告诉他,必须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阅读的书少,语言表达能力差,语文水平偏低。所以,在这个假期里,他抽出了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读书、朗诵。近两个月过去了,他的付出有了收获,孩子渐渐地喜欢上了阅读。本学期开学前夕,孩子主动要求到书店买几本课外书。一听孩子主动要买书,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兴冲冲地带着孩子在新华书店挑了三本书,分别是儿童版《三国演义》《岳飞传》《格林童话》。

“语文是基础学科,中小学阶段最关键,必须多读书,汲取更多的知识。”家长刘女士是一位初中教师,她的孩子就读于我市某初中。她教育孩子学好语文的秘诀就在于:多读书。她告诉记者:“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没有捷径,家长不能光盯着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成绩之外的东西,肚子里没有墨水,你指望写好作文吗?”每个学期,她都要给孩子定制读书计划,每天孩子都会至少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读书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的爱好,而不是负担。

采访中,记者发现,持刘女士一样想法的家长很多。大家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再像过去那样死盯着不放,对孩子的学习期望与态度也逐渐趋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