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父母心,是每一位医生的至高准则。在兴县城区,就有这么一位医者,他将医者父母心作为自己从医的信仰,用一点一滴诠释着这一高尚品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暖心行医,闪耀出医者的光芒,他的名字叫田海泉。
兴县城区晋绥东路杨玉春沟口,交通复杂,人口集中,田海泉的个体诊所在这里显得极不起眼,然而,前来找他看病的人却络绎不绝,诊所里常常是人挤人,肩靠肩。不过,这丝毫不影响田海泉看病就诊。他总是一边把脉,一边询问病情,时不时露出自然青涩的笑容,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作为一名医生,与患者心与心交流,让患者感觉到放心,在田海泉看来,极为重要。
在行医的路上,今年45岁的田海泉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1989年,他在兴县卫校开始学医,随后在兴县人民医院实习2年后,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小诊所,并于1996年在晋城泽州医学院进修2年,1999年、2004年先后在北京广安门中医院肛肠科、北京市中医院皮肤科进修。
凭着对医学的热爱,田海泉不断学习,不断进修,并勤于学习,善于研究。在多年的理论学习与行医实践下,田海全对肛肠病和皮肤病治疗有着独到的认识,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20年来完成各种肛肠病手术1万多例,同时先后在《基层医生临证经验集萃》《中国肛肠病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由于医术好、收费低、人品正,田海泉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认可,他的名声也传开了,成为周边有名的医生。患者刘先生称:“我通过看病认识田大夫十几年了,来他这里看病放心,又不用担心收费高。”和刘先生一样,许多患者都给了田海泉极高的评价。这份评价不是为了巴结讨好他,而是肺腑之言。多年来,大家对田海泉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
田海泉深受传统中医学的影响,在他看来,行医者应该有医者父母心的信仰,要把患者当成亲人来看待,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行好医,看好病,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解决好患者的实际病痛。正是秉承着这种观念,在行医的路上,让他感受到一名医生的伟大,也让他走进病人心里,在他身上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
兴县固贤乡12岁的张娜(化名)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孩,尽管家境贫寒,但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在美丽的校园,沐浴阳光,茁壮成长。2010年,因双下肢疼痛,皮肤红色瘀点去医院就诊,被诊断出患有“过敏性紫癜”,需要接受住院治疗。但是由于家庭贫困,根本住不起院,看不起病。在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经人介绍,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张娜拿着家里仅有的35元找到田海泉,在了解情况后,田海泉二话没说,为女孩开了6副中药,并鼓励张娜,要按时吃药,好好生活。
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每当遇到弱势群体,没钱或者钱不够时,田海泉想得更多的是病人,他已记不清免费为多少患者看过病。
有一位患者,让他留下深刻的印象。2006年的一天,一对母女来到诊所,称为女儿看病,只见女孩大约十八九岁,面部脓疮林立,看上去触目惊心。经检查,面部兼前胸后背红斑脓疮,以寻常性痤疮收治。满脸的红色斑点让这个爱美的女孩陷入痛苦,心情阴云密布。在田海泉的精心诊疗下,为其开了276元的中医药。然而让田海泉感到不解的是,母女俩也不拿药,也不掏钱,直直地杵在他面前,一动不动,田海泉立刻意识到这对母女遇到了困难。询问后,母亲含泪哭诉,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家有四个孩子,三个念大学,丈夫因车祸离开了他们,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全家靠母亲打工和借贷供孩子们念书。当下生活拮据,手无分文,却遇上女儿患病。听闻后,田海泉心情复杂,心在颤动,当即表示不收医药费,为其免费治疗。这一行动感动得母女泪流直下,懂事的女儿的一句话至今都让田海泉难忘,她说:“我现在没钱,先欠着,打个欠条,等我完成学业,定给你还上,报答你的恩情” 。如今这个女孩已大学毕业,立业成家。多年来,与田海泉一直有往来,结下深厚的友谊。
田海泉告诉记者:“我作为一名医生,拿老祖宗的话说,不作为良相,也得作为良医,视病人如亲人,痛病人之所痛,急病人之所急,现在给病人看病,不但要治人,还得治心,所以作为一名医生,要用最好的办法,花最少的钱,治好每一位患者,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
这就是我们身边一位普通而伟大的医者,二十年如一日,他坚守在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救死扶伤,帮扶助困,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一份职责,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父母心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