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关 注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引用: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所讲。

典出: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经典释义: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是《周易》六十四别卦当中的第四十二卦,它的原文是说,“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说的其实就是做人修身的道理:我们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更好的人,怎么样做一个更好的公民?那就是要看见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看见别人比自己更好的这些地方,就要向他学习。向那些更好的东西靠拢,这叫“见善则迁”。那么当你发现自己有些事情做错了,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怎么样呢?一定要改正,要不怕改正错误,“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你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做一个君子。放到今天就是我们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更好的公民。

在这八个字当中,可以把它分解出三层意思来:

第一层,就是我们要抱持着一颗永远向上、永不满足的心,要不断进步的要有一颗向上的心。不管是“见善则迁”还是“有过则改”,它说的都是要进步,我要更好,我要让我自己变得更美好起来。

那么它的第二层意思呢?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苦练内省的功夫,儒家提倡“吾日三省吾身”。“省”其实就是自我检查。不断地内省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那么这句话还有第三重的意思,就是说“见善则迁”,当你发现比自己更好的人和事的时候,你究竟应该抱持着怎样的态度,做到见贤思齐。所以我们看到的古代那些最优秀的读书人,他们是能够把书读进生命里、读进血液里来,把读到的道理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并且作用于社会。古代那些最优秀的读书人,是非常善于自省的,是勇于改过的,是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磨砺自己不断取得进步的。那么在科学技术上、在物质上、在知识上,我们可以傲视古人,我们也应当傲视古人,我们应当比古人强。但是在精神上,古人所指示的这些进步的路径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是永远都不过时的。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