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关注

平“语”近人

关 注

晚报版部主办 组版 孙健芳 责编 木二东 校对 白丹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电话:8227878-8037 8232929 电子信箱: llrbxqk@126.com

3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八)

学习是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的“金钥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习惯。

本期《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三个层面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劝学”的思想:第一部分,从“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这一典故切入,以“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为重点,阐发“为何学”的问题;第二部分,基于“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一典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各种知识书籍和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等方面,阐发“学什么”的问题;第三部分,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典故讲起,以“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为重点,阐发“怎么学”的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引用: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是学问的根基就好比是弓弩,才能就好比是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所讲。

引用:

典出: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袁枚《续诗品·尚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的时所讲。

经典释义:

这句话出自于清朝的文学家袁枚写的《续诗品·尚识》。其实就是一个讲怎么样写诗的作品。《尚识》其实讲的就是才、学、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比较完整地表达的话,就是“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学问就像弓一样,是发力的;才华像箭头一样,是刺穿的。有了这个弓,再有了箭,是不是就能射中靶子啊?还不行,还必须有方向。方向就是见识,有了见识做引领,再有弓发力,然后再有箭去穿刺,这样才能够一举中的,射中目标。所以用一句话表达的话,那就是见识做引领,学识做底蕴,才气做锋芒。

我们中国古人讲,“人非生而知之者”,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天才。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把学习作为责任,把学习作为生活态度,把学习作为精神追求。

典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于《礼记·学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提到过四句话:

他说,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这四个维度层次丰富,角度也很全面,其中“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是从宏观的层面,也就是从人类文明、国家、政党这些角度进行解读。而“人生成长之梯”则是从个人角度进行的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过现代人才学中的一个理论,叫“蓄电池理论”,意思就是说,现代的人才当中,一辈子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要做一块高效能的蓄电池,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够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梁家河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就讲一件事。 1969年初,梁家河迎来了15名来自北京的知青,梁家河的村民热情地去帮着这些知青拿行李、抬东西。村里有个后生平时就比较精明,在帮着知青抬东西的时候,专门挑了一件看起来比较小的棕色的箱子,结果,在路上还是慢慢地落到了后面。在中间歇息的时候,他特意地抬了一下别人扛的大箱子,结果发现自己的那个沉。当时还跟别人嘀咕,说这北京知青的箱子里装的是不是金银财宝啊?现在我们知道了,箱子里不是金银财宝,却是满满一箱子的书,而这个箱子正是当时不满16岁的习近平的。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不仅锻炼了习近平同志的才干,同时也充实了他丰厚的学识,这为他后来报考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凭借着勤奋学习、坚韧不拔的劲头,读书学习真正改变了习近平同志的命运。

1975年,习近平到清华大学,在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度过了大学的四年生活。

大学毕业后,习近平同志走上了工作岗位。无论是在河北正定、福建厦门、宁德等地方上任职,还是后来主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包括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读书学习的习惯一直伴随着习近平,学习真正成为了习近平同志的“人生成长之梯”。

经典释义:

《学记》这一篇是专门讲教育问题的,既然讲教育问题,就会涉及到一个话题,怎么样才能学得好,怎么样又会学不好?那在《学记》这一篇文章里,讲怎么样就会学不好的时候,它讲了六种可能,其中一种可能就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独学”,什么是“独学”啊?独学就是一个人学习,没有朋友跟你一起切磋琢磨,那会有什么后果呢?两个后果:

第一个,孤陋,就是见识浅薄;第二个,寡闻,就是见识不广。

一个人既学识浅薄又见识不广,就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就会固步自封,就会夜郎自大,然后就很难再进步了。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也很好办,你就广交朋友,集思广益不就可以了吗?

所以,我们所谓广交朋友,并不是滥交朋友,而是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就是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信的人交朋友,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样我们的眼界、心胸才能放开,我们才能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给过三个参考方向: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二是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书籍;三是古今中外,特别是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我们把这三个方向总结为三句话:把牢定盘星;锤炼金刚钻;守护传家宝。

第一句话——把牢定盘星。

定盘星指的是理想信念,要目标坚定,要心思如一,要心无旁骛。总书记曾经反复、多次地强调过我们要好好地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理论著作。因为从人类思想史上看,就其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和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任何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

第二句话——锤炼金刚钻。

我们常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是如果要揽瓷器活,或者说不得不从事瓷器活,那就得拥有金刚钻。我们说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何不用到之时赶紧读呢?

从2013年12月31日至今,习近平同志以国家主席的身份连续五年发表了新年贺词,我们也通过媒体看到了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之时身后那偌大的书架。据媒体梳理统计,他身后的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科学素养等等门类。我们能看到的书目有,《诗经》、《宋词选》、《鲁迅全集》、《老舍全集》、《李比希文选》、《21世纪资本论》、《抗日战争》等等。所以其实我们从这个书架上的书目就可以看得出来,总书记正是在不断地汲取着古今中外的很多民族的智慧,把它转变成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

第三句话——守护传家宝。

所谓传家宝就是要读经典、读原典,读那些被反复证明了的有价值的书籍。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读经典?因为经典是历史的选择,是时间的积淀,是大众的典范。经典往往已经变成我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是解读、理解社会万象的一把钥匙。

引用: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年轻有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的时所讲。

典出:

经典释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短句子出自于《礼记·中庸》。《中庸》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作品,讲的是儒家的人性修养功夫。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关于治学的认识:

治学应该怎么治呢?就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什么含义?所谓博学,就是广泛地学习;所谓审问,就是仔细地询问;所谓慎思,就是努力地思考、谨慎地思考;所谓明辨,就是清楚地分辨;所谓笃行,就是忠诚地践行。这五个短句子这是学习的五个阶段,也是五个层次,彼此之间是相互递进的关系。

“笃行”它是问学的最高阶段,也是一切学问真正的出路。只有从实践上下功夫,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笃行上下功夫,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学问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五个学习方法不仅是问学的妙道,它也是人生的妙道。我们每个人面对这个纷纷扰扰的、复杂多变的世界,其实都需要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智慧,那才能发现真理。发现真理之后,又要有投身生活的热情,有践行理念的热情,这样才能够实践真理,才能够改造社会。这个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望,也是对时代的期望。

本版稿件均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