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还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所以,从严治党的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典出: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经典释义: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两句诗出自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中的第四首。严郑公就是严武,严武是名臣之子。
杜甫和严武是好朋友,他曾经一度离开成都到外地去,那么后来当杜甫听说严武要回到成都来主政四川的时候,杜甫就从外地回到成都去。这首诗就是杜甫在回来的路上写的诗。
杜甫对于重新回到成都的生活是非常向往的,他写这一组诗就是要表达他自己回到成都之后重整家园,建设新生活的信心和决心。这个时候他已经离开草堂三年了,在杜甫的想象之中,三年之后成都的草堂肯定已经破败不堪了,杜甫最惦记的是什么呢?就是他亲手种下的四棵小松树。他非常希望这四棵小松树都已经长得有千尺那么高了,但是他又想,成都那个地方潮湿又多竹子,而这个竹子你不用管它,它就会长得到处都是,钻得到处都是。那么杜甫就想了,这个竹子,它会不会妨碍小松树的成长呢?那要是那样的话,长出来多少竹子就砍掉多少竹子。这两句诗,现在用来表达除恶务尽的决心,要想让小松树茁壮成长,就必须要清除恶竹。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反腐的故事:
30年前的福建宁德还是一个落后地区,但是在这个落后地区却有一个“不落后”的现象,就是当地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违纪、违规占地建房。这种建房的费用动辄十几万元,甚至有几十万元。而那个时候,福建全省的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是1400多元。那么钱从哪里来?物资从哪里来?于是腐败丛生。这种占地建房的风气是愈演愈烈,人民群众对于能不能治理好这个歪风几乎丧失了信心。
然而,1989年这种情况出现了转机。就在那一年新年之前,当地的各级领导接到了开会的通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开会,一些人心里隐隐地觉得有些异样。主持这次会议的是担任宁德地委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
在当地的干部心目中,这个新来的地委书记平日里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在当天的会议上,人们看到了一个面容凝重的习近平,看见了一个沉默不语的习近平。谈起占地建房的问题,许多干部就说,这个问题并不是起于今日,由来已久,当地的许多干部都牵涉其中,都是既成事实了,最好的办法是新官不理旧账。
还有一些干部说,治理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且不说法不责众,占地建房的这些人还都是同事,你收了别人的房,收了别人的地,势必是把别人得罪了。在这一片纵容、推诿和无原则的理解的氛围中,年轻的习近平同志拍案而起。他说,不错,占地盖房的干部确实不少,而对于广大干部而言,他们是少数。对于全区200多万群众来说,他们更是少数。他明确表示,占地建房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而且规定,从会议召开的当天起,全部冻结在建的干部私房,立刻开始全面清查整顿。后来在《人民日报》上,专门就宁德地区的这场清房风暴做过专题报道。标题就叫作《办好一件事,赢得万人心》。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他依然把强力反腐放在突出的位置。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总书记坚持强高压、重震慑,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滋长的势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看到,换来的是不敢腐目标的初步实现和党风政风的气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