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捐肾救侄” 叔叔用爱撑起一片天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乔树枝和妻子刘拖英与孩子们一起合影

乔树枝近照

“80后小伙突患重症,生命垂危,五旬慈叔割肾救侄,全力助侄儿战胜病魔。最终换肾手术获成功,生命得以延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小伙子叫乔永明,慈叔叫乔树枝,这对平凡的叔侄演绎着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大爱。

哥哥去世 叔叔撑起了这个家

“大哥去世时最大的孩子只有10岁,最小的孩子仅4岁。”现年57岁的乔树枝,是柳林县陈家湾乡下寺头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1998年大哥不幸去世,看着四个年幼的孩子和身有残疾的大嫂,当时还未结婚的乔树枝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挑起这个家的大梁。他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只想着让大嫂和孩子们少受点委屈,少受点罪。次年春天,他走进了这个残缺的家庭,承担起了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非常恩爱。以勤为本,以俭为荣,勤俭持家构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家庭。妻子拖英虽说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但她身残志不残,既是家庭好主妇,又是庄稼地里好帮手,在家她以种地和养羊来维持生计。“前半天地里把活干,后半天放羊草丛站,晚上洗锅带做饭”,丈夫乔树枝这样评价妻子刘拖英。

十几年过去了,俩人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手脚不停、日夜操劳,用辛勤的汗水和勤劳残疾的双手浇灌和抚育了三女两男,孩子们也都快乐成长,夫妻两人苦在身上,乐在心里,对大儿子乔永明更引以为傲,因为他读书特别勤奋。

“捐肾救侄” 用大爱演绎亲情

2010年,乔永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海洋大学,在校期间就被宁波市某公司招聘就业。不幸的是事业刚刚起步,足根尚未站稳,灾难降临在这个家庭身上。

“儿子在工作期间感到浑身乏力,身体不适应,经多方求医被确诊为重度尿毒症。”刘拖英说。刚开始儿子一个人在浙江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去医院透析,后来儿子的治疗不见效果,身体也坚持不住了,于是她去了浙江照顾儿子。

一年多的保守治疗、透析等手段都不起作用,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说如果想根治必须换肾,只有手术才管用。手术费昂贵,肾源难找,可是为了孩子夫妇俩还是咬牙坚持。在寻找肾源无望的情况下,夫妻俩都决定愿意捐出自己的肾脏来做配型,万一配型成功,不仅可以救命,还可以省下十几万外债。

“只要把孩子的命保下,死活二字我不怕”。 那时的乔树枝,他淡定沉着、从始自终只说这一句话。这个普通的农民为担当家庭责任,义不容辞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通过前期检查配型,最终乔树枝配型成功,为了争取时间,立即进行了手术。虽说手术效率高,成功率大,但是毕竟是好人身上要开刀,不怕是假的,整个手术台上全凭着一种爱的力量在支撑着。手术非常成功,乔树枝恢复的很快,侄儿乔永明的病情也逐步好转,通过长期保养,“父子”俩的身体都得到全面康复。

七年过去了,身体健康的乔永明不仅娶回了一个藏族姑娘,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乔树枝夫妇抱上了孙儿,全家老小喜上眉梢,乔树枝心里更是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