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永亮 本报通讯员 朱敏 代晓雅
“扶贫工作队就是我的娘家人,是你们改变了我这个风雨飘摇家庭的命运,让我们圆了想都不敢想的梦想,再次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可爱可敬的扶贫工作队!”张君福激动地说。
张君福,汾阳市石庄镇谷雨公式村的一名普通却不平凡的村民。张君福家有4口人,本应该是儿女双全的幸福家庭,但因张君福缺乏劳动技能,妻子智力残疾,导致家庭经济困难,两个孩子也因此无法按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这个家庭的现状令人唏嘘。幸运的是,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向汾阳大地,2015年张君福一家正式建档立卡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贫困户。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孩子入学难的问题,在汾阳市教育局的协调配合下,两个孩子得以正常上学,同其他孩子一样品尝到知识的盛宴。
精准帮扶要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尤其是“造血”比“输血”更重要。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张君福在酒店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用以维持家庭开支,并在学校附近租到合适的房子,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样就做到了工作孩子两不误。
与此同时,帮扶人员多措并举,还帮助其智障妻子办理残疾证,按现行低保政策纳入救助范畴内,这样就顺利解决了张君福的后顾之忧。
在这些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张君福的脱贫内生动力被激发,果断走出大山,鼓足干劲,在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酒店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收入也随之增长,家庭经济状况渐渐好转。不仅如此,张君福还不忘初心,积极学习其他技能,将家里核桃林全部修剪复壮,年产量增加100斤/亩;同时,新培育优种核桃树120棵,预计5年内可挂果,年产值可达20000元以上,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孩子的上学梦圆了,贫困户的帽子摘了,幸福的小家庭乐了,张君福一家成了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