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关 注

省能源局:着力推动山西能源综合改革

山西省能源局挂牌

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骆惠宁书记和楼阳生省长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要求,为全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转型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对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山西能源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挂牌近四个月的山西省能源局将有哪些谋划和动作?2月18日,山西晚报记者对山西能源局进行了走访。

新机构

四层高的小楼见证着世事变迁 山西能源发展迎来新机遇

追溯一座楼的历史,总能映射出特定时期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坐落在省城并州北路的67号小院,四层高的白色办公楼,见证着世事变迁。走进小院,内里是一个圆形状的花池,西边和北边各有一栋并不高耸的小楼,安静而典雅。

北楼为主楼,走进楼里,“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楼内装饰内敛沉稳。每一层的走廊的墙上布满了对能源工作的政策方针指引,呈现方式生动。

事实上,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这座肩负着全省能源行业管理的小楼,每天都有无数个和所有人息息相关的政令法规从这里发出,飞向全省。

西办公楼共三层,小楼中,分布着密密麻麻的部门。一层为煤炭技术处、法制和改革处;二层分布着煤炭开发处、电力处、能源清洁利用处、稽查监督处、信息与监测处;三楼为发展规划处、节能和科技装备处、油气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等职能部门。

2009年,山西煤炭改革,小楼一夜之间成为新成立的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办公地址,几年来,小楼见证着山西煤炭发展的兴衰沉浮。2018年10月27日,山西能源局正式在此挂牌成立。山西煤炭工业厅亦消失在记忆中,成为历史。

这一刻,山西能源发展迎来新机遇。

新变化

转变能源管理和服务职能 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

作为此次山西机构改革中因地制宜设置机构之一,山西能源局的组建颇为引人关注。众所周知,为体现山西煤炭大省的“特色”,在2009年实施的机构改革中,山西组建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将原省经委承担的煤炭运销经营资格证等管理职责划入,其为正厅级建制的省政府组成部门。

而在9年之后的这次机构改革中,从已公布的各省市机构改革方案来看,整合组建省能源局成为几个省市“重要选项”之一,不过稍有差别的是,山西省新组建的省能源局为省政府直属机构,这也与另一煤炭大省内蒙古一致,而非如国家能源局或其他省市归发改委管理部门。

山西省此次将省煤炭工业厅的职责,以及省发改委的能源管理职责,省经信委的节能降耗、能源(含电力)管理职责,相关部门的煤层气管理职责等整合,组建省能源局,作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原为省政府组成部门的省煤炭工业厅将不再保留。

如今省能源局的主要职能发生了转变。省能源局要围绕山西建设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和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战略,研究提出全省能源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转变能源管理和服务职能,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制定能源领域的相关规划、技术标准和规模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落实国家有关能源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拟订全省能源发展战略、政策和发展规划,起草有关能源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等。

牵头组织全省节能降耗工作,拟订年度工作计划并推动实施。承担能源行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参与研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建议,指导、监督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衔接能源生产建设和供需平衡。承担全省独立洗(选)煤厂、配煤及型煤加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等。

新打算

摸清全省能源项目“家底” 2019年计划投资735.72亿元

2019年,山西省能源局将推动能源体系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遵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为契机,以实施能源规划项目为重点,以能源基础设施补短板为突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摸清全省能源项目“家底”,谋划实施一批煤炭、煤层气、电力、新能源领域等重大项目。储备2019年续建和计划新开工项目286个,预计总投资3473.82亿元,2019年计划投资735.72亿元。

2019年,是我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做好能源工作,围绕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条主线,继续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有序推进煤炭减量置换和减量重组,加快先进产能建设,推动煤炭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促进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加快煤炭高质量发展步伐。

以深化电力体制综合改革为抓手,以化解煤电矛盾为突破,以有效提升全省电力消费水平和解决电力产能过剩矛盾为导向,优化电源电网结构,扩大外送电规模,面向省内省外两个市场谋划山西电力产业健康发展。

推进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推进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大力提升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布局、基地式开发,有效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加快推动风光发电平价上网。加大能源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力度。围绕制约我省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能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切实提升能源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