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郝桂丽的旅游中国梦

□ 本报记者 罗丽 本报通讯员 张世川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百姓的梦。孝义市北梧桐村的老书记郝桂丽,年近七十还在追寻自己的旅游梦,那就是打造家乡曹溪河沟域,圆孝义人自己的旅游梦。从2011年开始,郝桂丽依托曹溪河沟域的山水资源开辟了生态旅游多元发展的路子。现如今,她一手打造的丽锦山庄集生态采摘、户外拓展、休闲娱乐为一体,成为一个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和谐串联的休闲农业示范区。

说起郝桂丽的旅游梦,还得从2011年说起。那年夏天,孝义市召开了关于打造曹溪河全域旅游的工作会议,当时在一所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郝桂丽动了心思。九年前的曹溪河,虽然名字好听,可纯粹就是一个杂草丛生的荒沟坡。在现场跑了一圈后,郝桂丽有些犹豫,在这地方投资有意义吗?跟家里人一商量,更是一片否定的声音。怎么办?就这样退吗?郝桂丽暗自琢磨了好几天。最后,她又避开家人实地考察跑了近20来趟,整个沟里山上、沟底坡上甚至邻近六七个村子都在郝桂丽脚下跑了个遍。最后郝桂丽拍板,干,还要第一家干!

既来之,则安之。郝桂丽带领施工队伍首先解决了水的问题。挖出的一股山泉水,现在成了丽锦山庄的招牌,好多城里人开着车、骑着自行车天天来装。有水了,路的难题展现在郝桂丽眼前。在请专业的人员规划布局之后,郝桂丽在曹溪河搭了个简易的彩钢瓦棚安营扎寨。修循环公路、砌水渠、打石坝、挖鱼池……八年时间,光资金郝桂丽就投入了一个多亿。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郝桂丽聘请专家团队,修复核桃、柿子、大枣、桃树、杏树等原生树木,从河南引进梨、樱桃、苹果、葡萄、香椿、百香果等新型花木……如今,即使是冬天,在丽锦山庄也有繁星点点的绿色点缀着。

郝桂丽把玉米地取代为能够供游客采摘的桃树、杏、樱桃、核桃、葡萄;河沟两边上多了垂钓休闲设施;老宅旧屋翻修成异域蒙古包农家乐;无污染的山泉水被打造成孝义本土品牌的矿泉水;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建成……在游客的眼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重构他们的崭新生活。守定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资源为郝桂丽的旅游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郝桂丽并不为所动,而是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继续准备她的旅游梦。她说:“人活着就是要干,因为,干就有希望,创造就有财富,创新就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