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关于加强疫苗预防 接种管理的建议

离石区政协委员杨斌反映: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有效实施,我市乙肝、麻疹等传染病发病率、传播因素、流行强度及危害程度大幅递减。但是,疫苗在采购、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受时间、温度、接种技术操作等因素影响,有机会出现问题疫苗,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导致出现疫苗恐慌现象。另外,因疫苗数量供应不足,满足不了区域接种需求,适龄儿童不能及时接种有关疫苗。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政府部门、疫苗预防接种职能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确保适龄儿童能够及时、安全接种。

为此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通过不同形式进行疫苗接种科普宣传,如微信、微博、电视台、报纸、自媒体等,加大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力度,科学传播疫苗预防接种知识,倡导在正规接种场所进行疫苗预防接种,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二、满足疫苗接种。开展一次全市全民普查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摸清摸准辖区各类疫苗接种对象的数量,科学制定疫苗使用计划并及时供应,建立疫苗预防接种动态监管平台,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互为补充,确保疫苗数量满足区域接种人数的需求。

三、加大检查力度。药监、卫生等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认真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活动,对发现存在的问题疫苗、违规保管和使用问题疫苗、违反免疫程序接种等情况,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经济惩罚或责任倒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列入重点监管“黑名单”范围,并予以公开曝光, 同时纳入“失信黑名单”体系。

四、设立举报热线。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实行举报投诉制度,在各类媒体、微信公众号、墙体广告等发布疫苗接种问题举报热线电话,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并及时反映问题和提供线索。

五、加大培训力度。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举办疫苗预防接种学习培训、专题讲座,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管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接种人员要熟悉掌握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完整、准确记录并保存接种疫苗的品种、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接种时间等信息资料,确保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