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条件
在下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职业病的范围。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职业病发病原因
1.急性中毒:违反卫生安全操作规范或执行不当,设备故障、意外等,事后处置救援。
2.慢性中毒:作业场所超标,未定期体检。
3.亚急性中毒:作业场所超标严重,个人防护不当。
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粉尘的粒径范围很广,由细至1/10μm到数百微米。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气等。
烟尘:因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的微细固体粒子,称为烟尘。例如冶炼、燃烧、金属焊接等过程中,由于升华及冷凝而形成、烟尘的特点是粒度大都比较细,在1μm以下。
雾:燃烧草料、木柴、油、煤等生成的黑烟,称为烟雾。烟雾粒径很细,甚至在0.5μm以下。
蒸气: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
其他形式:如物理性因素的噪音、辐射、生物因素的真菌、细菌等。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纲领,2002年起实施,于2018年完成第四次修正,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杨琳)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