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金章宗、万松老人仰山唱和的玄中寺元代诗碣版本

□ 文/图 刘勇

玄中寺山门

玄中寺竹林

玄中寺

玄中寺元诗碣

游客在观看诗碣

历史的联系无处不在。玄中寺内一方诗碣,串联起京晋栖隐寺、玄中寺两座古寺的历史。此金章宗君臣唱和诗的元代版本,可校正《永乐大典》。由此小考,可见玄中寺金石宝库之珍贵。

唱和诗的流传

北京西山一带,历代帝王广建园林以为闲暇娱乐之所,其中最早建立园林且成规模者非金章宗莫属。章宗完颜公式是被御用文人们尊称为“小太宗”的金世宗之孙。经大定年间的国力积累,至章宗时,金国歌舞升平,经济达到极盛。章宗汉化明显,一手好诗文,喜欢游幸,在西山地区大力营建,后人把他所建立的园林离宫称为“八大水院”。

一般认为仰山栖隐寺为其中的“灵水院”。清人从《永乐大典》辑出《顺天府志》内有关栖隐寺的内容,提到曾有梁开平四年(910年)铸钟记,寺院名为仰山院。据考证仰山之名实本出江西,今江西省宜春市大仰山集云峰下栖隐寺为慧寂禅师所创,是禅宗“五家七派”中沩(山)仰(山)宗祖庭。唐末,沩仰宗北传幽州,宗内弟子在此处修建仰山院。辽金时期,北京郊区的这座仰山院改称栖隐寺,因世宗和章宗尊崇佛教,栖隐寺得到特别礼遇。章宗对此地非常喜爱,一方面是山水之美,一方面是他与当时的佛教高僧、该寺住持万松行秀交往深厚。

万松老人不仅精通佛学,而且常与章宗对答时政,提供建议,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政僧”。万松弟子众多,其中最有名的是蒙元名臣耶律楚材。万松长寿,有塔铭记载圆寂时年过八十,据说死后舍利子众多,弟子分建多塔供奉,北京市西城区西四附近砖塔胡同东口存一座八角九级砖塔就是其中之一,号万松老人塔。

万松因其善谈辩论,得章宗钦命,开始驻栖隐寺。后章宗常来仰山,与万松交流颇多。

楚材《湛然居士文集》卷13《释氏新闻序》中记录了一次万松与章宗间的雅事,颇显其机锋:“章庙秋猎于山,主事辈白师:‘故事,车驾巡幸,本寺必进珍玩,不然则有司必有诘问。’师责之曰:‘……富有四海,贵为一人,岂需我曹珍货也哉?……’因手录偈一章,诣行宫进之,大蒙称赏。有‘成汤狩野恢天网,吕尚渔矶浸月钩’之句,诚仁人之言也。翌日章庙入山行香,屡垂顾问,乃御书诗一首遗之。师亦泊如也。车驾还宫,遣使赐钱二百万,使者传敕,命师跪听。师曰:‘出家儿安有此例’……竟焚香立听诏旨。”

据后代碑刻和文献记载,上文中提到章宗在仰山写下的这首御诗被刻石立于寺内,明后期寺院破败不知去向。清缪荃孙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顺天府志》里收入全诗八句:“在寺有金章宗游幸时制诗刻石云:‘参差云影几千重,高出云鬟迥不同。金色界中兜率景,碧莲花里梵王宫。鹤惊清露三更月,虎啸疏林万壑风。试拂花笺为摹写,诗成任适自非工。’”

耶律楚材文集中引万松手记偈语一章只录两句,清康熙时郭元公式编纂的《全金诗增补中州集》收录万松老人仰山迎驾诗全文,也有八句:“莲宫特作内宫修,圣境欢迎圣驾游。雨过水声琴泛耳,云开山色锦蒙头。成汤狩猎恢天网,吕尚渔矶浸月钩。试问风光甚时节,黄金世界菊花秋。”由此与章宗诗合为完璧。第一句将栖隐寺比内宫,可见其皇家寺院的地位和规模。随后以成汤比附章宗,自比姜太公,足见万松与章宗的关系已超越一般君臣。最后一句以隐含美誉大金国号结尾,又显出低调的恭敬之气。全诗可谓应时应景非常得体。

玄中寺版本更佳

机缘巧合,在山西交城玄中寺大雄宝殿西墙外侧嵌有一方保存完好的楷书诗碣,字体张弛有度,全文如下:

泰和七年九月十五日 章宗皇帝游仰山御制 虎岩老人书

嵯峨云影几千层

高出尘寰迥不同

金色界中兜率境

碧莲花里梵王宫

鹤惊秋露三更月

虎啸公式林万壑风

试拂花笺为募写

诗成自适任非功

万松老人迎驾□

莲宫特作内宫修

圣境欢迎圣驾游

雨过水声琴泛耳

云开山色锦蒙头

成汤狩猎恢天网

吕尚渔矶浸月钩

试问风光甚时节

黄金世界菊花秋

天历三年三月望日 本县 杨玉刊大龙山石壁玄中禅寺住持传法

嗣祖沙门龙岩公式人洪选立

对比之下,可见玄中寺诗碣中的万松迎驾诗与传世文献一致,章宗诗的玄中诗碣版本比《顺天府志》辑《永乐大典》的文字,在韵律上似乎更为妥帖流畅。《永乐大典》搜罗内容庞大,传抄中难免错漏,但八句中的七句都有异同,应该不是巧合。有可能是作者初作后修改产生不同版本,传抄中诗文出现异同也未可知。

据楚材文集,万松先写迎驾诗,随后章宗做御制诗。这个顺序是合理的。但诗碣上先录御诗也是出于尊者先的考虑,不足为怪。

玄中寺与万松老人

天历为元文宗年号,天历三年(1330)去泰和七年(1207)已经过去100多年,为何此时,远在山西的玄中寺要刊刻前朝君主与名僧在北京仰山栖隐寺的唱和诗呢?

蒙元时期的玄中和栖隐二寺均是禅宗重要寺院,寺院僧人有所往来很是正常。123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在位时玄中寺复修。当时耶律楚材已出任宰相级别的中书右丞,在他的支持下,住持惠信“革律为禅”获得成功。“响师之道,乃闻奏于朝,革律为禅,赐额十方护国永宁禅寺”。耶律楚材拉上中书左丞粘合一起为玄中寺功德主,事见《大龙山石壁寺圆明禅师遗行之碑》、《中书省疏碑》,后者文字出自耶律楚材。玄中寺在元朝达到极盛,据说一时下院竟达40多处,遍及华北各地。玄中寺存历代石刻于史学有极高价值,多通为元代所刻,如忽必烈白话圣旨碑、至顺三年(1332)重刻唐元和八年(813)《唐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等。

耶律楚材为交城三大寺天宁寺、玄中寺、圆明寺之功德主,北京的仰山栖隐寺是其恩师万松住持的名寺。1982年时,文物部门在交城古刹圆明寺遗址发现金代碑刻。从碑文可见,圆明寺第二代住持僧体公禅师曾在金代中期到访北京仰山问道,在磁州大明寺以曹洞宗僧人大明宝和尚为师,而体公的弟子善满(雪岩满)在磁州大明寺时为万松老人师。后善满继为圆明寺住持,其逝世时万松老人还从北京到圆明寺奔丧。

万松老人在交城曾访问过天宁寺,“惟万卦之古刹,实万松之旧游”。虽然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其到访过玄中寺,但楚材为三大寺功德主,万松事迹各寺僧众自然普遍知晓。如《湛然居士文集》卷8《王山圆明禅院请予为功德主因作疏》:“王山乃雪岩之故刹,湛然实万松之门人。既是当家,本非生客。春风秋月,长联万叶之芳。晨香夕灯,永祝一人之寿。”

以上我们看到金元时期这一支佛法的传承次序:大明宝和尚、体公、善满、万松老人、耶律楚材。

万松为金元时期名僧,在宗教和政治上层颇有声望,其圆寂多年后还有玄中僧人将其行事传为美谈,以至由于某个缘由,泰和七年的那次唱和诗在百年后的玄中寺得以再行刊刻。

《金史》卷12《章宗纪四》泰和七年条载:“九月甲戌朔……丙戌,猎于近郊。壬辰,还宫。”按干支推算,甲戌是初一,丙戌是十三,壬辰是十九。玄中诗碣中记唱和诗做于九月十五日,为戊子日,恰好在此次章宗出猎期间。由此可知,《金史》中章宗这次“猎于近郊”的具体地点正是仰山,玄中寺诗碣还间接补充了正史未详之处。

此元代诗碣,早于明《永乐大典》,具版本意义。结合传世文献和碑刻,可诠释金元佛教史和多位名人事迹。玄中寺历代石刻中堪为史料者颇多,此为其一例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