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关 注

清华大学“太阳能有机堆肥装置”:

在家就能由“废”变“肥”

在北京垃圾分类的过程中,餐厨垃圾需要专门投放到标有“餐厨垃圾”的垃圾桶内,那么分类后的餐厨垃圾又该何去何从呢?清华大学的学子们给出了一个让“废”变“肥”的方案。该项目组组员、清华大学能动与动力工程系学生林焕鸿告诉记者,他们希望设计一个家庭用的小型堆肥装置,在家将垃圾转化为肥料。

那么该如何堆肥呢?林焕鸿和同一个宿舍的黄昭源、谢荣博三人上网查询了文献,发现55℃至65℃的高温最适合堆肥,然而普通小型堆肥桶无法产生这样的高温,于是他们尝试利用加热的方式来达到这个温度。起初,小组成员的设想是将固体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将渗滤液进行微生物发电,但随后发现,现有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还未成熟,发电量较少,不能满足他们将发出来的电用作灌溉系统供能的设想,并且异味大,不适合家用。

经过和老师反复商量,并进行市场调研后,最终,他们确定利用太阳能外界热补偿的方式来堆肥,于是有了这款“太阳能有机堆肥装置”。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这群大一学生可谓是“一穷二白”,没有实验材料,他们就在网上购买,货比三家,和客服砍价;实验原料不够,他们就“厚着脸皮”去隔壁宿舍“借”吃剩下的果皮……时下正值夏天,他们在阳台上堆放的有机垃圾释放的味道经常会让宿舍乌烟瘴气,刚开始采用电加热进行堆肥实验时,散发的恶臭沿着墙壁萦绕而上,曾一度被隔壁宿舍调侃为“制作生化武器”。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款“太阳能有机堆肥装置”终于有了雏形,小组成员将太阳能真空管和注水循环管道置于其中,太阳能真空管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传递至水,热水在管道内循环流动,不断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加热装置内部的有机垃圾,使其中的微生物迅速大量繁殖分解有机质。同时,高温也可以部分杀死有机垃圾中的病原菌,让堆出的肥料品质更好。小组成员还用这个装置堆出的肥料和其他堆肥桶堆出来的肥料做了对比,发现使用了这个肥料的种子发芽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