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政协委员、汾阳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中心主任王福宏反映:进入脱贫攻坚阶段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持续加大,脱贫任务稳步推进,但脱贫后返贫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依旧存在短板,饮水水质无法达标,交通、住房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扶贫项目可持续性不强,短期见效项目多,长期性的少。有些地方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会免费给一些物质上的支持,比如在食用菌扶贫中一些地方给贫困户免费盖大棚,免费领菌棒,而贫困户又无成本的销售食用菌,导致食用菌市场价格混乱,产业扶贫因市场问题可能导致返贫现象。脱贫后容易返贫的人群主要有两类:一是一些贫困人口由于自身的脆弱性,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在“输血”政策的红利下虽然达到了脱贫标准,但一旦没有了外界的扶持,马上就面临返贫的风险;二是还有一些贫困户遭遇重大疾病,因家庭无法应对,又返到贫困线下。
为此建议:
一、成立防返贫基金。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立专项资金,用于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或非贫困户因灾、因病、因突发事故导致返贫的救助,确保脱贫不返贫。
二、完善贫困人口就医信息管理系统。精确汇集健康扶贫各类数据,及时认定新出现的因病返贫人口患病情况,并及时上报到系统,予以重点帮扶。
三、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维护。在扶贫过程中,各级各类扶贫投入形成的资产数以亿元计,如何管理亟需从体制机制方面跟进解决。建议在厘清扶贫资产权属基础上,对于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由县级扶贫部门将日常管理维护支出列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投入资产长期有效运转,为防治脱贫返贫保驾护航。
四、推动就业。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就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