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文 化

南塔村的巨变

□ 严贵平

我老家在临县临泉镇,与南塔村相距不到5公里,参加工作后在临泉镇和县水利局工作多年,经常去南塔村下乡,退休后又居住在南塔村,所以对南塔村比较熟悉,也见证了这里七十年的沧桑巨变。

南塔村位于湫水河西岸,全村400多户1300口人,450个劳动力,耕种着2000多亩土地。该村是个城中村,自然条件优越,依山傍水,山青水秀,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在临县属于条件比较好的村庄。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全村人基本都居住在山坡上,家家户户住在依山就势挖的土窑洞,家里光线昏暗,通风不好,空间狭小。通往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只有人们踩出来的一条羊肠小道。偶尔有人路过,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臭水坑和稀泥中。广大村民虽然居住在县城旁,却主要靠耕种土地来谋生,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艰苦生活。过去执行死刑,经常是拉到南塔湾执行。人们说南塔湾是四湾两滩:死水湾、死人湾、稀泥湾、柳树湾和荒草滩、乱石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南塔村和全国各地一样,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党的十八大后,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南塔村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临县城,是典型的城中村。这里经济繁荣,高楼林立,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人民生活富足。

首先是经济的变化,南塔村依靠离城近、交通便利的条件,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养起了大车,跑起了运输,捞到了第一桶金。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荒山坡地全部栽上了树,国家补贴一年比一年增多,好地栽上了果木树,种上了经济作物,收入逐渐增加。如村民李乃成,果树、核桃树栽了很多,并进行了品种改良,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一到秋天,他每天早晨都用手推车拉上农副产品到城里卖,由于品质好,深受市民热爱,经常一抢而光,早早回家还不误农活。另外,他还经常义务为别人嫁接优良品种。南塔依托城中村的优势,有很多人搞起了商业,小摊贩遍地,打饼子的、开饭店的、开商店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商业的繁荣惠及家家户户,再不行的人也可以打工挣钱,家家户户生活变了样。近几年来,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又搞起了房地产开发,高楼建起了7栋,1730套房。全村80%以上的人家改善了居住条件,有的甚至比城市居住的还好。

南塔村确实变了,村民们从吞糠咽菜、忍饥挨饿到能勉强填饱肚子,由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将就吃到有选择的吃,现在是白面大米肉蛋奶,想吃啥就吃啥。全村几乎每一户都有了小车,摩托车、电动车人手一辆。穿衣服十分靓丽,有的年轻姑娘虽然也穿破洞衣服,却是追求时尚。

群众用歌声唱出对70年巨大变化的赞美:

现在的南塔湾,

和过去不一般,

高楼林立入云端,

男女老少都喜欢。

现在的南塔湾,

和过去不一般,

五光十色灯光灿烂,

分不清白天和夜晚。

现在的南塔湾,

和过去不一般,

通村道路平又宽,

百姓出行不再难。

现在的南塔湾,

和过去不一般,

到处是商店饭店,

还有学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