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马宝仓:带着妻儿去扶贫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霍爱兰

马宝仓和贫困户了解情况

马宝仓走访贫困户

马宝仓询问贫困户大爷的生活情况

从城市到农村,从一名大学教师到下乡扶贫队员,为了扶贫工作,他举家搬迁至帮扶点,他就是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驻石楼县和合乡高山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马宝仓。

马宝仓是汾阳学院的教师,今年4月,他主动请缨,到石楼县和合乡高山村下乡扶贫。当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8个月,一边是迫在眉睫的扶贫工作,一边是家庭与妻儿,如何选择?马宝仓陷入两难境地。

经过几天的考虑,马宝仓最终做出一个决定,就是举家搬迁,带着妻儿去帮扶村生活。然而,妻子潘丽南却坚决不同意,她觉得自己马上面临生产,农村条件差,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生育上都有很多的不方便。为了打消妻子的顾虑,马宝仓说服妻子跟随他来和合乡走走看看,农村新鲜的空气,淳朴的民风,加上脱贫一线干部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火热的“战斗”场面,深深感染着潘丽南,她决定跟随丈夫来村里生活,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为脱贫摘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马宝仓和妻儿在和合乡租住了一间房子。每天,马宝仓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妻子在家里照顾小孩,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驻石楼县和合乡高山村第一书记韩志远感慨地说:小潘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来农村生活,这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诠释的是一个80后小家庭在扶贫攻坚任务中的担当。

马宝仓把对妻儿的亏欠,都倾注在了脱贫攻坚的大任上,努力铺开高山村美丽乡村新画卷。进村5个多月来,他走访了高山村167户594口贫困户,制定了村里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和队员们多方筹资12万元,为村里安装路灯65盏,改善全村的出行环境,赢得了村民的拥护,他在和合乡的家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扶贫小家”。

“在这两年期间,我一定认真工作,把高山村的脱贫致富和老百姓的生活冷暖作为我最大的核心工作来抓,使我们高山村按时脱贫。同时,我们要规划好脱贫后高山村的致富路子,做好农业产业和无公害杂粮品牌的打造,从而助推我村百姓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说到未来的规划,马宝仓信心满满。

把家安在村里,把群众当家人,在石楼的贫困村落,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脱贫攻坚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