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

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

离石东接汾河谷地,西界黄河天险,自古为晋西军事要隘和商贸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秦晋通衢、晋陕要塞美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作为革命老区涌现出了张叔平、贺昌等许多革命先驱。1945年9月,离石、离东全境解放,党的组织基础、军事基础、群众基础空前良好。

高家沟村位于吕梁市离石区交口街道办,距离市区4公里,坐落在离石到柳林、陕西的交通要道旁,抗战时期曾是吕梁军区联络部驻地,处于吕梁战役核心而安全的位置。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公然撕毁政协协议和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所用兵力总计为193个整编旅约160万人,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11月上旬,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从渭南、晋南等地抽调了6个旅的兵力,连同原来封锁陕甘宁边区的4个旅共10个旅,1个装甲团,欲偷袭延安。当时陕甘宁边区仅有2.8万兵力。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经吕梁地区驰援延安,并相继夺取吕梁各县。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中央军委了解到胡宗南调集在晋西南地区的整编第1师、第90师4个旅,由临汾地区经禹门口西渡黄河去配合包围陕甘宁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后,晋西南各县城只剩下地方民团据守,防务空虚。于是审时度势决定打破国民党突袭延安的计划,同时巩固并发展吕梁解放区,遂指示晋绥军区和待命开延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和集结待命的太岳军区第24旅发起“吕梁战役”,拉开了延安保卫战的序幕。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就召开于吕梁战役期间。

11月14日,按照中央军委10月19日部署,贺龙调集晋绥野战军一部及吕梁军区地方兵团,协同太岳地区部队发起吕梁战役。吕梁战役第一阶段共解放汾西县、永和县、大宁县、隰县、石楼县、蒲县、中阳县7座县城,毙伤阎军700余人,俘514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及粮食,解放了北起中阳、南至吉县城郊、西至黄河、东至同蒲路地区,面积达3.7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29万多,使晋西北和晋西南联成一片,也使晋西南和太岳区及陕甘宁延长、清涧地区联成一片。这一阶段由于我军攻势迅猛,胡宗南侧背受到巨大威胁,于12月7日向蒲县、大宁解放区反扑,企图驱赶我军,稳定晋西南局势,再向延安进攻。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194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委派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和中共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政治委员习仲勋从延安启程东渡黄河赴吕梁离石,主持召开了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

1946年12月16日,彭德怀、习仲勋受中央委托在离石县高家沟村高家大院主持召开了“陕甘宁边区、晋绥军区和晋冀鲁豫的太岳军区高级干部会议”。这是为对付国民党蒋介石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对策、部署晋绥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的太岳军区如何协同配合、粉碎敌人进攻的问题而召开的会议。贺龙、陈赓、李井泉、王震、罗贵波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陕甘宁与晋绥联合作战的决定;关于粉碎国民党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企图、做好战备工作的指示精神;关于吕梁战役的决定:确定陕甘宁边区与晋绥军区、晋冀鲁豫部队要统一指挥、统一作战,要迅速集中兵力于蒲县地区,准备连续作战,争取再歼敌两个旅。透彻分析了吕梁战役(又称晋西南战役)以来晋西南地区的敌我态势,并制定了作战计划。研究部署了加强统一领导黄河东西两个解放区的联防部署和密切配合作战,开辟吕梁区,吸引胡宗南部队于黄河东岸,以巩固太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等问题。会议商定,在吕梁地区作战的太岳区四纵队和二十四旅、晋绥吕梁独四旅和三五九旅,统归陈赓(司令员)、王震(副司令员)、谢富治(政治委员)指挥,粮食、武器、弹药、服装等分别由晋绥、陕甘宁边区供应。

彭德怀在会上指出:发展吕梁山区,对吸引胡宗南部于山西,保卫陕甘宁,巩固太岳和晋绥根据地都有重要意义。他还强调指出:要把陕甘宁、晋绥看成一个整体。陕甘宁兵力不多,晋绥军区随时有出兵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任务,陈赓纵队也有支援西北的任务。总之,要密切配合,打好仗,这是全党全军的愿望。

根据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精神,吕梁战役进入纵深阶段(也称第二阶段),随后延伸发起了汾孝战役。会议之后,先后取得了“吕梁战役”“汾孝战役”的辉煌胜利,和其他解放区共同战斗,一道实现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开辟了中国革命从困难走向希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广阔前景。

194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陈赓、王震、罗贵波、刘伯承、邓小平等,要求迅速集中兵力于蒲县附近地区,准备连续战斗,以歼敌两个旅为目标。随即,晋冀鲁豫、晋绥和太岳区部队,集中蒲县地区准备战斗,吕梁战役进入第二阶段。根据黄土高原路少坡陡、不便大部队机动作战和敌军密集难以分割等特点,我部决定诱敌深入,创造战机,以伏击手段歼敌小部,削弱、疲惫敌军,并派1个旅渗入敌后切断其补给线,主力隐蔽待机。我军以一小部分实行运动防御,诱敌深入;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伺机歼敌,以5个旅深入蒲(县)临(汾)公路,断敌交通。至1947年1月1日,吕梁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共毙伤敌2500余人,生俘敌26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毛泽东为军委起草的一封电报中指出:“此次作战,不但保卫吕梁,而且有保卫延安意义。”这次战役由于阎锡山拼命呼救,胡宗南只好将整编第1师和整编90师调往蒲县,胡宗南集团突袭延安的计划又一次被迟滞。

根据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连续作战、再歼敌军的精神,实现中共中央军委坚持和发展吕梁区,吸引胡宗南军队于黄河东岸,巩固太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战略目的。1947年1月6日陈赓、谢富治致电中央军委及贺龙、李井泉:“建议以游击战困扰吉县、大宁、蒲县地区之敌,转移主力于同蒲线作战,在保卫延安之总任务下,能否允许首先攻取汾阳、孝义,歼灭阎顽以补充部队,壮大吕梁力量。”征得中央军委和贺龙等领导的同意后,陈赓、王震迅速调动晋冀鲁豫第四纵队、晋绥第二纵队、太岳军区第二十四旅以及晋绥独立第二旅,于1947年1月17日发起了汾孝战役,制定了先打孝义、围困汾阳、歼敌援兵的作战方案。汾阳、孝义、平遥、介休4县有组织的参战群众即达3万余人,动员了2500副担架运送伤员,500辆大车运输粮食等军需物资。同时,4县民兵、游击队四处袭扰敌人,破坏交通,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至29日战役结束,共歼灭国民党阎锡山部1.1万余人,缴获山炮12门、迫击炮19门、轻机枪482挺、长短枪2900余支、各种炮弹1500余发、子弹26万余发,是继吕梁战役之后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以及与其紧密联系的吕梁战役和汾孝战役是解放战争初期党中央牵制陕北敌军、保卫延安总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放军战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两个战役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把山西国民党军压制到同蒲铁路沿线和晋中盆地,使晋南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连成一片,大大拓展了与陕甘宁边区接壤的地域面积;较好地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发展吕梁区、解除陕甘宁边区东侧威胁的任务,为以后解放军在陕北作战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有力地迟滞了国民党胡宗南集团突袭延安的计划,为粉碎敌人进攻延安赢得了充裕的准备时间;为之后人民解放军在晋南地区战略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版稿件由吕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