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我所经历的抗美援朝

□ 郭瑾

郭瑾,孝义人,1951年赴朝。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全国掀起抗美援朝的热潮。当时我们师正在内蒙古剿匪,1951年深秋,我军开垦的大面积荒地上种植的莜麦一望无边,丰收在望。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调我师立即开赴朝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师首长作了简要的动员后,全军顾不得收割将要成熟的莜麦,全力投入赴朝前的准备。按照当时规定,个人照片和私人不用的东西,全部寄回家中。战士人人理成短发,每人发一白面布袋月饼,一把洋锹和一把洋镐,人人写了血书表了决心,要为保家卫国做出牺牲。

开赴朝鲜前线

我师于1951年11月18日从包头市乘专用铁甲车向东北行驶,经两天一夜,到达鸭绿江边的安东。在这里进行了短暂的补给整休,佩戴上“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高唱着“雄纠纠气昂昂”的歌曲,从界河口渡过了鸭绿江。

在奔赴朝鲜前线的进军途中,我们文工队的同志为了配合部队长期行军,分工分组深入到连队,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行军,及时发现好人好事,快速地编写成各种宣传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其中快板、顺口溜最受战士们的欢迎,对行军部队的鼓动性很大。部队白天行军只走了3天就不能走了,因为敌人的飞机对我们入朝部队进行疯狂滥炸,部队只好改为夜间行军。可是夜间行军也有夜间的困难,朝鲜山多,特务利用山多便于活动和隐蔽,当敌机过来时特务放信号弹指挥目标,敌机便开始轰炸。另一方面我军的运输车辆较多,常常和步兵发生矛盾。敌机过来了,哨兵鸣枪让汽车关灯,司机的马达隆隆直响,听不见哨兵鸣枪,还在照样行驶。敌机发现了运输车便开始轰炸,汽车关灯开车走了,受害的是步兵。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步兵拿上机枪朝空中射击,以示让汽车关灯。运输车队也有它的困难,开了照明灯,易引敌机轰炸,不开灯,路生环境不熟,常有滑沟坠崖的事故发生。有些时候开着灯硬闯,危险性可想而知。当时我们还没有高射炮部队,就这样我们走了40天才到达前线。说实话长期行军很苦。每个战士身上负荷不下百十斤东西。一个星期的主食,半个月的副食,加上洋锹、洋镐、水壶、挎包及行李,还有一支步枪、一百发子弹、五颗手榴弹等。脚上打血泡、小腿肿胀,加上朝鲜雨水多,泥沙灌进鞋里让人疼痛难忍。每当休息起来,肩膀肿得一挨背包就疼。每逢此情,作为文工队的同志们都来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我常常替战士们背枪,与他们一道前进。

行军本身就很艰苦,加上下雨,道路难行,又有敌机扰乱,给行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危险。有一天晚上,敌机疯狂轰炸,竟把我插在背包上的洋镐把子给炸飞了,而我全然不知。

夜渡独木桥

在行军中,我最难忘、最头疼的是夜渡独木桥。不知怎的,每逢过独木桥就腿软头晕。白天过桥有同志们护着还好说,夜晚过桥就坏了,因桥身轻便,承受不了太重的负荷,人与人要拉开距离,一个一个过,又是夜间,不敢照明,又是冬季,桥上结了冰霜,滑的很,实在提心吊胆。有一次过桥没留心,脚下一滑就掉进河里,因人与人间隔距离远,掉下去也没人看得见,我在冰河水里泡了2个小时。可也怪,我正好落在一块大石头旁,石头尖挂住了我的背包,身子没入水中,由于背包的挂拽,头部露在水外,数九寒天,我被水冻得昏迷不醒。最后还是团长回头检查,用手电筒照见我,才救我上了岸,派了几个战士推着我走,走了10多里,我身上才发了热醒过来。当时浑身上下成了冰壳壳,一动弹就哗啦哗啦响,走到天快亮时,部队停止前进,把我安顿在朝鲜老大娘家里。这位老大娘把她的衣服全给我换上,并烧了一锅酸汤给我喝,烧了一盆木炭火烤干了我的衣服。当部队出发时,我没有好东西送老大娘,就倒出半袋大米给留下,用朝鲜语说“高麻斯米达”(谢谢的意思)。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怀和爱护让人永生不能忘怀。

向文化进军

1951年入朝后,我们师文工队合并到67军战线文工团,我分配到乐队工作。1952年8月,根据毛泽东主席指示“向文化进军”。部队利用作战空隙,开展向文化进军,推广齐建华同志的汉语拼音识字法。军部从各单位抽调了部分人,下连队任文化教员,我也是其中之一。

总部要求:通过汉语拼音识字法,在短短的4个月内,要求所有指战员,每人学会2500个单字,达到会拼、会认、会讲、会用、会写。从师团到基层各级领导对扫盲工作非常重视,营部给我安了专线电话,便于我收集各连队的汇报,交流经验,互通情报,当时的口号是课堂就是战场。

我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好人好事,掌握进度,总结经验,向团部宣教股汇报。

在文化进军中,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各连队的进度基本平衡,多数战士接受快、效果好,但是有极少数战士反映迟缓。我曾记得我们4连有名战士叫温庆生,年龄30岁左右,脑子是有点迟缓,老跟不上趟,辅导员除集体上课和就餐时间外,整天围着这名战士辅导,可他就是记不住。后来我发现,该战士反映迟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总得让他有点休息的时间,让他头脑清醒一下,不能整天缠着不放,经我纠正后,这人的学习才有了进步。

我们营长靳英凯同志,识字不多,当向文化进军时他在师里集训不在家,他回来后已经学习了2个月了。为了赶上进度,我每天晚上点上蜡给他补课,帮他学文化。由于他虚心下苦,没架子,有耐心,肯钻研,理解能力也强,学习进展快。就这样坚持了2个月,学习成绩突出,到学习结束时,他能看报,会写信了,进步相当快,他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榜样。

总之,通过向文化进军,我们全营800余名指战员,遵照志愿军总部的要求,经过团部宣教股组织考核后,我们2营95%以上的学员达到了要求标准,在全团学习文化总结大会上,我们2营也是受表彰单位。

坑道战

1952年,美帝以空中优势企图消灭志愿军主力。我军针锋相对,利用朝鲜自然环境山多沟多的地形特点,由地面作战,转入坑道战,将山与山开凿作战坑道。坑道是能通行、能居住、能储存、能防空、能打狙击战、能开展娱乐活动的多功能作战设施。当时的情况是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打法,我军利用坑道,可以避免伤亡,又能坚守阵地,避开劣势,形成优势,保存实力。利用坑道形成攻不破、打不烂的钢铁长城,使敌人的飞机大炮无可奈何。

坑道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地形关系,坑道普遍潮湿,经常滴水,见不到阳光,取水和活动受到限制,衣物经常是湿漉漉的。我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长期和敌人对峙,最后终于迫使敌人坐到了谈判桌上。

反攻中的慰问活动

1953年7月,中朝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狙击转入主动出击,发动全线大反攻。我志愿军集中炮火13个步兵团勇猛地冲入敌阵,杀声震天动地,连续15天,击退敌军兵力,取得辉煌战果。光大小战役就有1000多次,歼敌人78000余名。通过这次大反攻,迫使美帝及其附庸国代表在板门店谈判桌上签订了停战协定。

在这次大反攻中,团党委指定我负责组织15人的慰问组,深入各友军前沿部队,开展各种形式的慰问活动。由于是大反攻战役中,敌人封锁严密,炮弹密集,往返十分困难,一般都是在夜间活动,基本上靠的是爬行。一路上,山坡杂草中蛇多、蝎子草多,碰上蝎子草就同蝎子蛰人一般的疼痛,令人十分担心。1500米左右的距离,得爬行1至2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与友军首长说明我们的来意后,到前沿阵地开展慰问活动。活动形式有快板、顺口溜等,内容多是鼓励战友们打得好,打得勇敢顽强,战果辉煌等。

之后,将我们携带的慰问品、慰问信等物品分别送到友军战友手中。慰问完毕还得迅速返回。反攻战役中,我们先后深入到199师和201师前沿阵地慰问10多次,全组无一伤亡,圆满完成了任务。

战役结束后,在全团总结大会上,我们慰问组受到了首长的表扬,说这次战役的胜利,有你们慰问组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