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郭晋
2019年12月24日,早上6点多钟,寒意深沉,绝大多数人还在沉睡中,可年近花甲的交城县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馆长闫京生已经开始收拾行囊……
像这样的出发,已经成为闫京生的一种生活习惯。从2018年8月开始,闫老的足迹已经走遍了北京市、石家庄市、太原市、离石区、介休市、汾阳市、古交市、榆次区、交城县、清徐县、娄烦县、文水县、祁县、太谷县、平遥县、临县、兴县、岚县、方山县,行程已过万余里。
行走其间,闫老代表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对各地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文化馆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通过互赠资料、互建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共建交流平台,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弘扬老区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感动了无数人。
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支撑他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我的父母把一生献给革命,晚年用他们全部的积蓄修建起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就是要让下一代永远不忘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寻父母的足迹,收集抗战史料,弘扬红色精神,就是对我父母最好的告慰!”闫老饱含深情地说。
“今天要去的地方是隰县晋西革命纪念馆。”闫京生说。
晋西革命纪念馆位于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南1.8公里处的车家坡村龙凤山腰,纪念馆总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252平方米,陈展面积2780平方米。设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个展厅,即创建革命武装、红军东征、晋西会议、午城战役、根据地建设、晋西事变、东川战役、全区解放、踊跃支前、伟大胜利等单元内容,2009年12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的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纪念日,选择到晋西革命纪念馆,可以近距离感受伟人革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闫京生告诉笔者。
1936年的红军东征是中国共产党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民族抗战的出发点放在晋西北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总政治委员会毛泽东,亲率红军总部在以隰县为中心的晋西地区转战72天,在隰县广袤的土地上浴血奋战,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冬意虽寒红心暖、革命传统代代传。走在父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的心情无比激动。”闫老感叹道。
“欢迎来到晋西革命纪念馆!”馆长成公式紧紧握着闫老的双手。“革命纪念馆之间就要加强交流,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实历史资料,同时还能打破地域局限,增强红色历史文化研究的全局性、关联性,还原真实的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晋西这块热土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里有6000余件文物和图片,生动再现了晋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革命武装,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实现晋西和全国解放做出的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貌。”紧接着,成公式馆长亲自当起了讲解员。
参观结束,双方负责人互赠革命资料和革命历史文物,就建立信息平台进行座谈和交流活动。馆长成公式感慨地说:“这次活动是吕梁老区人民和太行老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验证,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体现,能让全国人民亲眼目睹当年抗战时期用过的革命历史文物,是我们应尽的一份责任,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相信这些革命文物一定能够发挥它的正能量作用,坚定全国人民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国信念和精神支柱。”
“非常感谢晋西革命纪念馆捐赠的20多件珍贵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它既丰富了我们纪念馆文物,又充实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对今后开展爱国教育活动有着深远意义。”闫老激动地说,我们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