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第六十个国际气象日。今年的国际气象宣传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当下,市气象局、离石区气象局联合吕梁交通广播开启一场在线“气候与水”为主题的2020年国际气象日特别节目。市气象局局长李成旺、离石区气象局局长牛志连等作客节目现场,向公众普及介绍气象知识。
“气候与水关系极为密切,二者相互影响。气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水在地球气候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沟通气候系统不同圈层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李成旺具体介绍了气候与水的关系,气候变化给全球和我国带来的变化以及对我们吕梁的影响。
气候变化正改变着全球和中国的水资源。具体到我们吕梁,因为吕梁地处北纬36度—北纬39度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就如前面提到的一样,吕梁近些年的年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平均每十年增加20mm;吕梁全市年平均气温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离石区的升温趋势最高,为0.67℃,且从地域分布特点来看,东部平川地区的升温趋势大于西部山区。降水增多,温度升高,带来的就是暖湿闷热天气的增多,也就是暖湿化了。
“我们主要靠数值天气预报来预报天气。”市气象台副台长闫建军就气象信息收集处理、天气预报制作等作了介绍。太空中,我们有极轨卫星、静止卫星时刻不停地把地球上的天气拍照给我们发回来;大气层内,我们有探空气球从地面到高空测量温压湿风;地面上,我们有数以万计的气象观测站连续不停地进行观测;海上,我们还有浮标气象站、远洋测量船传回数据。此外,我国还有两百多部多普勒雷达基本可以24小时全天候无缝隙地监测发生在境内的天气活动。离石凤山公园那个大大的白色足球里面,就有我们吕梁的多普勒雷达,它可以全天候地监测方圆400公里内的天气。把这么多的观测资料收集回来后,我们对它进行一定的处理、加工,然后带入到科学家们建立的天气预报数值模式,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就会得出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据介绍,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也就是1951年3月23日,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广泛宣传气象工作。
市气象局管辖全市13个县(市、区)气象局,其中离石、兴县气象局为国家基本气象站。离石区气象局主要承担本站及17个区域站(其中4个骨干站)各类气象要素的监测、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任务。与此同时,还承担着闪电定位仪、雨滴谱、大气电场仪等观测项目,并设有酸雨观测室、PM2.5、PM10大气成分室。
3月23日当天,市气象局、离石区气象局还联合开展送气象知识下乡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