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
75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14年间,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战,舍身为国,以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民族尊严,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号召全社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2014年7月7日
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
2014年9月3日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
2015年7月30日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2015年9月2日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指出
2015年9月3日
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
历史激荡人心,照亮未来。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
新时代,抗战精神焕发出新的伟大光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爱国情怀
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
“利于国者爱之,
害于国者恶之”。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
爱国,是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久的精神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奉献的先进典型,他们满腔赤诚、无私奉献,用行动诠释爱国精神。
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人生的王继才;在贫困山区深藏功名60多年,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精彩人生的张富清;投身祖国航空事业30年,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罗阳;告别繁华、选择泥泞,把青春挥洒在扶贫路上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话语,鼓舞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民族气节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
有人说,“说天上星星亮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白衣战士的眼睛。”
黄霞的眼睛很美——大大的,亮亮的,像会说话一样。战病毒时,她的眼里充满了勇毅坚定;面对患者时,她的眼里又满是柔情和温婉。
作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最早奔赴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之一,黄霞投入战“疫”次日便立下“军令状”——“我辈已躬身入局,势必要共渡难关!”
黄霞连续26天不停歇,冲锋在一线,坚守在病区,像陀螺一样飞快地运转。大家评价她,“扛得住,冲得起!这个女子不一般。”
国有召,我必回,家事为小,国事为大,这是一道“单选题”,也是千千万万个“黄霞”的“必答题”。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行动,4.2万多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为世界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
英雄气概
我们的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武警官兵,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我们这个民族守望相助、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强调
今年夏天,南方暴雨洪水牵动着国人的心。
8月19日下午,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看望慰问防汛抗洪一线人员、先进典型代表和参加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
在接受慰问的一线代表里,有一位身着蓝色救援服的女将,她就是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
60天,安徽梅雨期创历史纪录;856毫米,安徽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2.1倍;13.43米,巢湖遭遇150年未遇的历史高水位。汛情就是命令。苏琴连夜率领300余名救援队员迅速奔赴抗洪抢险一线。
在一次紧急救援行动中,苏琴和队员们带领被困群众撤离10分钟后,房子便倒了。“老百姓看到我们,那种眼神跟平时是不一样的。在最无助、最迷茫的时候,看到救援队,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遗忘,自己获救了。”
面对滔滔洪水,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党和人民感谢你们!”习近平总书记动情的话语,在巢湖大堤上久久回荡。
必胜信念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
盛夏时节,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村千亩黄花菜迎来采摘季,细长饱满的花苞迎风摇曳。
“我家的黄花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1亩,去年纯收入1.5万元,比种玉米强多了!”柳泉村村民贾廷升难掩兴奋。
然而几年前,村民们还单纯地依靠种植小麦和玉米,一年辛苦到头,每亩地纯收入最高也不过500元。
柳泉村驻村第一书记虎正南一门心思琢磨,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让村民真正富起来。他四处考察,最终选定了适宜当地且经济价值较高的黄花菜。
为了消除村民们的疑虑,虎正南组织村民代表到甘肃、陕西等黄花菜主产区观摩,让村民和当地的种植户面对面聊天,让大家相信这事儿能干。2017年,虎正南又牵头在村里成立黄花菜种植合作社,统一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田间管理服务,帮村民收购和销售黄花菜。2019年,柳泉村的人均年纯收入比2014年翻了一番,增长至近1万元,正式摘掉贫困村“帽子”,小黄花做成了大产业。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扶贫一线迎难而上、尽锐出战,誓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习近平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