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民主建政沙淘金

——晋绥首府印象记(二十一)

□ 牛寨中

民主建政,实质上是民主政治,就是建立保障人民民主的政权,强调人民政府的一切重要工作都应交人民代表会议讨论,并作出决定。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政是以“三三制”为主的政治改革运动开始的。

兴县的民主建政活动,是开始于1940年9月晋西北行署第二次行政会议后的。在这次会议的开幕式上,中共晋西区党委书记林枫特地以“对晋西北政权工作的意见”为题致词。他在致词中专门就“健全村政权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强调指出:“所谓新的政权建设,在行政机构上各级都应健全,但是最基本的工作在农村。我们的口号是‘一切工作在农村’。”如果农村的工作做不好,别的工作也做不好,因为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与巩固晋西北新政权的基础。只有村政权改造好了,才能彻底地改造区政权和县政权。

兴县从1940年开始,每年都要搞一次村选,选民坚持“沙里淘金”的标准,严格“三三制”原则,就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群众代表占三分之一,其他开明人士占三分之一。其组织形式是村民代表大会与执行机关——村公所的统一体,用公民小组与代表制,取代了过去的闾长制、邻长制。特别是几千年受压迫的妇女,破天荒第一次获得参政机会,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村选后,接着是区选,各行政村先后产生区选公民代表,并提出区长和区政府委员的候选名单,进行民主选举。

在村选区选的基础上,1942年8月23日,兴县首次召开了县选参议会,选举共产党员刘献珺、魏进德、劳动英雄温象栓、纺织英雄杨雨儿、拥军模范任万生、开明士绅牛友兰、孙良臣等十一人组成主席团。8月26日以无记名票方式,进行了县选。选举结果是:魏进德、刘献公式、王文正等65人为县议员,魏进德当选为参议会议长,李益当选为副议长,刘献公式被选为兴县政府县长。会议还举刘少白、孙良臣、贾克明、温象栓、刘金娥为晋西北临参会参议员。

1942年8月22日,晋西北行署召开第三次行政会议,通过了林枫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晋西北临时参议会的提议。11月26日,晋西北临时参议会筹委会首次会议召开,会议推举续范亭、林枫分任正副主任委员。

林枫出生于1906年9月30日,原名郑永孝,字伯桥,曾用过郑凌枫、林硕石等名字,黑龙江省望奎县人。青少年时期,林枫便萌发了朴素的爱国思想。1923年离开家乡赴天津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是北平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和党在北方地区重要负责人之一。他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进步思想宣传活动,在林枫的领导下不断深入发展,“一二九”运动更是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抗日战争时期,林枫到山西工作,历任山西省工委副书记、山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晋西区党委书记,晋绥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他认真执行党中央的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和发展工、青、妇等抗日组织,成立党校,培养干部,为山西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民主建政上,林枫同志身体力行,使民主建政取得圆满完成。1942年晋西北地区的人民通过直接投票,按照“三三制”原则,选出145名参议员。其中中共党员47人,占32%;国民党党员和无党派民主人士98人,占68%;10名女参议员,代表150万妇女;贺龙等9名参议员,则代表了各抗日武装力量。

据抗战日报报道:1942年10月24日,陕北神府县呼家庄村,一座新修的礼堂刚刚落成,礼堂前扎起松柏牌楼,一个隆重的大会将来在这里开幕。人们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排场,那么多的人马……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将在此召开。呼家庄的老乡们让出了自己的窑洞,但心里却感到光彩哩!这天早晨,晋西北100多名人民代表以及政府首长、来宾等近五百人,肃立在晴朗的天空下。鸣炮三声,在庄严的军乐声中,国旗升起来了。议员们在他们的献旗上写着:“老百姓是能够管理国家大事的”!中共晋绥分局的施政纲领,写在巨幅的布幔上,它告诉晋西北300万人民应做的事情。

“在这次大会上,大家要自由的多多讲话,但我希望诸位参议员在对敌斗争的问题上,更多地发表意见。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曾告诉我说:‘晋西北当前的问题,就是要把敌人挤出去’。这是最主要的问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副书记林枫,以主席团主席的资格首先致词。正中坐着100多位参议员,真正是由人民自己选出来的,属于不同阶层、不同党派、不同信仰的代表。“共产党参议员原来被选上了49人,照参议员总数145人来算,三分之一超过了一点,因此有两个共产党参议员自动退出了,由党外人士选补。”林枫同志郑重地宣读着参议员中共产党员的名单,议员们静肃地倾听着,林枫同志的讲话,感动了坐在主席台上的每一位代表。此刻,一位精神矍铄的70岁老人蔡厚先生,用自己的话组织成了抗战必胜的思想。他说:“软干,游击战,消耗日本人子弹;硬干,反攻战,杀得日本人东逃西散”,“宁愿作中国鬼,不作亡国奴”。老人的话和着如雷的掌声,掠过每一个人的心,组成了一支大会精神交响曲。

10月28日,寒雨的阴天,静静的礼堂。120师周士第参谋长连续4小时的军事报告,带来了军区部队5年战绩的回忆:“作战5287次,消灭敌人106850名,……”周参谋长以朴素恬静的话,报告着这充满了悲壮的数字。而每一次的战斗,都是与保卫晋西北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联系着的。参谋长在数万个指战员伤亡的事实中提到一个例子说:八分区副司令员刘德明同志,就是因为了掩护一个村老百姓的退却,亲率部队,坚持战斗而牺牲的,但为人民而死,将士们的血不是白流的,我们有晋西北这个家在,将有300万人民给死者以永远的悼念,全体参议员起立默哀的3分钟是多么光荣严肃的时间,又通过了为烈士们建立纪念碑的提议。孙良臣老先生说:“周参谋长讲的句句是实话,军区部队5年来英雄的牺牲、艰苦奋斗的好多事实,我是亲耳听到,亲眼看到的”。大会第七天是选举正副议长。在这会上,人们看到了更凸现的民主生活。在写票的时候,几位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参议员,围在一位新闻记者的桌子旁,说:“替我写上正议长林枫,副议长刘少白、牛荫冠”。另一位女参议员同样的行使了她代表人民的权利。我们的新闻记者又作了一次光荣的代笔。

11月11日大会闭幕,选举中共晋绥分局代理书记林枫为临参会议长,刘少白、牛荫冠为副议长,阎秀峰、程进、杨濂甫、郭丙鳞、刘墨林、陈顾三等为常驻临参会议员。同时,大会选举产生了晋西北行政公署,选举续范亭、武新宇为行署正、副主任,贺龙等19人为行政委员。中共党员在9名常驻委员中占3人,在21名行政委员中占7人,完全体现了“三三制”的要求。

晋西北根据地抗日政权体系的完整构成,建立在政民一体的优良作风和人民自动武装组织的基础上,上至行署主任,下至村政干部,都是与广大的抗日民众同呼吸、共命运,心心相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种政民一体、军民鱼水的关系, 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得以存在、巩固、发展和壮大。“我们的力量在于群众”——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从这里造出来并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