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社会

年货市场里的“春节模式”

□ 本报记者 罗丽

春节前夕,走进离石区兴南农贸市场,炸丸子、香肠、烧鸡、肘子的香味扑鼻而来,摊位前站满了采购年货的市民。商铺里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市场里过年的氛围十足。商贩刘先生正在打包顾客订购的商品,他告诉记者,进入腊月后,买年货的顾客明显增多,几乎每天要忙到晚上七八点钟。

“往年都是回老家运城跟父母一起准备年夜饭,今年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次在离石过年,所以过来买点熟牛肉、香肠、丸子等半成品熟食,一会再逛逛买一些其它必备的年货。”正在摊前挑选熟食的王女士边说边让老板打包挑选好的食品。

说到备年货,超市更是非去不可。春节期间,各大超市纷纷装点一新,开启“春节模式”。在市区家家利超市,这里的年货饰品区挂满红对联、中国结、红灯笼等,食品区粮油肉蛋、蔬菜水果等种类丰富,前来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洋溢着新春气氛。

“我们各类商品储备都很丰富,能供应市民需要。”家家利超市副店长那鹏飞告诉记者,由于今年不少人选择留在当地过年,为保障春节期间商品供应,超市增加了采购量,特别是米面粮油等基础民生品类备货超过去年同期的20%。同时,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采购年货需求,家家利超市加大了线上服务,参与了网上年货节活动,开通了抖音公众号,供消费者随时随地下单,足不出户买年货。那鹏飞表示,进入腊月以来,超市年货销售情况比较好。

为保证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量足价稳,从1月6日开始,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就启动了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日报制度,密切跟踪粮油肉禽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负责人焦勤奋表示,年前,全市米面粮油等基础民生品供应充足,价格保持稳定态势。猪肉、鸡蛋的价格较前期有所下降。受节日消费拉动等因素影响,蔬菜、水果类等价格略有上涨。市发改部门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与老百姓节日消费密切场所的价格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操纵市场价格、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维护良好市场环境。同时协调企业做好重要生活必需品调运供应,做好粮食储备,切实加强春节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