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聚焦全国两会

一起期待!未来5年,你的生活将发生这些变化

医护人员

◎ 加强公共卫生学院和人才队伍建设

◎ 深入推进治理结构、人事薪酬、编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

◎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

◎ 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扩大儿科、全科等短缺医师规模

◎ 实施医师区域注册,推动医师多机构执业

◎ 稳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 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科研人员

◎ 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 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

◎ 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

◎ 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

◎ 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 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

◎ 建立健全科研机构现代院所制度,支持科研事业单位试行更灵活的编制、岗位、薪酬等管理制度

城镇居民

◎ 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

◎ 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推动科技创新券通兑通用、产业园区和科研平台合作共建

◎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推进老旧楼宇改造,积极扩建新建停车场、充电桩

◎ 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 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

◎ 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农民

◎ 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 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

◎ 提升农房建设质量

◎ 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

◎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 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 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

◎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运用农业农村资源和现代经营方式增加收入

学生

◎ 推动社会化高质量在线课程资源纳入公共教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发展场景式、体验式学习

◎ 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条件

◎ 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 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 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 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

◎ 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健康人格培养

◎ 推进高水平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完善注册学习和弹性学习制度,畅通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渠道

◎ 保障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干预

求职者

◎ 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 稳定拓展社区超市、便利店和社区服务岗位

◎ 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 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着力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

◎ 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劳动者和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用工指导等服务

◎ 加强劳动力跨区域精准对接

◎ 提高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

劳动者

◎ 完善节假日制度,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 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 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 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 改革完善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

◎ 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

未成年人

◎ 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 保障儿童公平受教育权利,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

◎ 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 健全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机制

◎ 完善落实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教师

◎ 全面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管理和发展的政策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

◎ 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

◎ 健全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推进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

◎ 支持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建立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

◎ 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跨区调整,适当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

◎ 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

◎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

老年人

◎ 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与智慧社区、养老托育等融合发展

◎ 发展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和智慧养老等社区惠民服务

◎ 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

◎ 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

◎ 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

◎ 完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和特殊困难失能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

◎ 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

妇女

◎ 完善宫颈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政策

◎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持续提高受教育年限和综合能力素质

◎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经济权益,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依法享有产假和生育津贴,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

◎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政治权利,推动妇女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和民主管理

◎ 落实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完善分性别统计制度

◎ 提高留守妇女关爱服务水平

◎ 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和女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年轻父母

◎ 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 完善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政策和产假制度

◎ 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

◎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的政策体系

◎ 加强对家庭照护和社区服务的支持指导,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

◎ 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政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 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

◎ 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患者

◎ 推广远程医疗

◎ 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 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 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

◎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 强化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

残疾人

◎ 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

◎ 动态调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

◎ 加强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优先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

◎ 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和少年教育全覆盖,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 建成康复大学,促进康复服务市场化发展,提高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率,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 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维护政策体系,支持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旅行爱好者

◎ 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漫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

◎ 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 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

◎ 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

◎ 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带

◎ 健全游客服务、停车及充电、交通、流量监测管理等设施

◎ 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完善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

◎ 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健身达人

◎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 推进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学校场馆开放共享

◎ 提高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面

◎ 因地制宜发展体育公园

◎ 支持在不妨碍防洪安全前提下利用河滩地等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 扩大体育消费,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