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在稳粮保供方面有哪些举措?
我省在粮食生产上,重点是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守好5757万亩耕地红线;从“保”“育”一体、“建”“管”结合入手,打好种业翻身仗,力争“十四五”时期把山西省建成北方种业研发和供应基地。
在生猪生产上,一手抓产能恢复,一手抓非洲猪瘟防控。
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目前,我省117个县(市、区)被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31个先行示范县,重点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40个整体推进县,重点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46个重点帮扶县,重点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平稳过渡、有效衔接。我省对易返贫致贫的人口予以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扶贫,针对性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好兜底保障政策。
乡村建设行动有哪些重点?
建设思路有哪些?
聚焦“路、水、暖、气、电、数、链、废”8个方面,努力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路”,即要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一批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水”,是要保障饮用水质量和安全;“暖”,是实现清洁取暖;“气”,是要解决农村燃气,保证供得上、用得起;“电”,是继续搞好农村电网改造;“数”,是推动5G向农村拓展;“链”,是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废”,是科学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粪无害化治理。
如何确保设施农业、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
方面的合理用地需求?
各地可在预支计划指标中,安排10%的比例用于农民合理建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及农村产业发展用地,要求各地积极主动服务,及时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十四五”期间,将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向脱贫县倾斜。有效盘活存量用地,腾挪空间重点用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适当提高脱贫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预支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70%。
严禁扩大设施农业用地范围,严禁以设施农业名义搞“大棚房”建设和变相搞非农建设。 (郭燕杰)
据《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