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

晋绥新华书店—— 我国第二家新华书店(下)

□ 文/图 本报记者 曹永亮

转送报刊画面

1951年10月,兴县支店发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还特意搭建了棚台。

1949年5月15日,太原总分店第二门市部在桥头街72号开业。

2011年吕梁新华书店外景

在战争年代,书店发行人员时常要冒着危险发行图书、报刊。同时,建立流动书箱,图书实行流动供应。日军一年四季的扫荡,也让发行人员时刻保持警惕。为躲避敌人扫荡,发行人员不得不连夜转移书刊。为此,晋绥新华书店多次搬家。随着抗战的胜利,晋绥新华书店也逐渐建立起分支机构。1949年6月,晋绥新华书店奉命结束工作,同年12月,晋西北新华书店及其所属分支店合并到新华书店山西分店,成为山西省新华书店前身的组成部分。

敌人来扫荡“我”就把书藏

在战争年代发行图书、报刊,注定是一件危险的事,时刻要提防敌人的扫荡,稍不留神就可能丢掉性命。图书、报刊没有固定的地点发售,一方面靠经营地点不固定的门市销售,一方面靠人背肩挑,将其送到党、政、军、机关、学校和广大农村读者的手中,把课本、教材送到全区千余所小学以及扫盲夜校。为此,晋绥新华书店曾做了四个流动书箱,一匹牲口驮两个箱子,实行流动供应。到达目的地后,立刻将书箱卸下来,打开就是一个书摊,一旦发现敌情,就将书箱合上,抬到马背上迅速转移。报纸则是随到随发。当天收到的报纸,当天一定要设法发出去。

在那个时候,日军几乎一年四季都要进行一次疯狂的“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在反“扫荡”期间,书店人员完全处于“打游击”的流动状态。为了不让敌人烧毁一书、一报、一刊,敌人来“扫荡”一次,他们就进行“坚壁清野”一次,迅速将全部图书打捆、装箱,连夜转移到山洞里隐藏起来。这种紧张的转移,往往要求在几个小时内完成,有时一夜之间需往返50公里。沉重的书箱,一般人员能扛一个,江奔海经理则扛两个。1941年冬季的一次反“扫荡”中,晋绥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转移到临县紫金山上一个村庄休息。刚歇下来,大家抓紧时间分发《抗战日报》,刚把报纸分好,敌人就包围上来了,大家立即背起报纸,冒着枪林弹雨冲出包围,没有耽误发送当天收到的报纸。1942年冬的一次反“扫荡”中,书店巡视员韩孝礼在组织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3岁。

在敌人“扫荡”期间,晋绥新华书店曾被敌人烧毁3次,但烧毁一次,修复一次,发行人员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据《晋绥解放区鸟瞰》一书记载:新华书店从1940年到1945年发行各类图书达100余万册。发行课本、教员集训教材、冬学扫盲读物50余万册。解放战争时期发行课本86万余册。

解放战争打响后,书店的工作条件比抗日战争时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新区和随军发行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由于敌人的不断骚扰,位于汾阳杏花村的新华书店,仅在1946年的4至10月间,就搬了6次家。4月从杏花村搬到冀村镇,6、7月间又搬到安上村,之后又搬到山区只有几户人家的头道川王虎庄村,直到10月才搬回离石。1947年秋,已经搬回离石的新华书店,接到命令南下晋南,到新绛县开展工作。为绕过阎锡山部队重兵盘踞的临汾,这次搬家,书店人员整整步行了半月之久,途经7个县,行程达500公里。

晋绥新华书店结束使命

成为山西新华书店前身组成部分

随着抗战的胜利,1945年9月,晋绥新华书店及其各县的支店、分销处于1945年9月从“交邮合一”体制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系统,从此形成图书发行归书店,报刊发行归邮局的格局。之后,晋绥新华书店派人随军在新解放区相继建起了分支机构。从1945年12月到1949年1月,先后建立了吕梁新华书店、晋南新华书店、晋中新华书店,在宁武、崞县、隰县、汾阳、五寨、离石、静乐、徐沟、清太徐(战争年代设立的县)、文水、交西(战争年代设立的县)、新绛等县建立了支店,还在绥蒙区(大青山地区)建立了集宁新华书店、丰镇新华书店。1949年3月,晋中新华书店与驻扎榆次的华北新华书店榆次分店合并,组成新华书店太原总分店,为迎接太原的解放做好各项准备工作。4月24日,太原解放,新组建的新华书店太原总分店随军进入太原。1949年6月,晋绥新华书店奉命结束工作,同年9月,晋绥新华书店改名为新华书店兴县支店,下辖兴县、岚县、岢岚、保德四县的图书发行工作。

同年10月宋萍(原晋南新华书店经理)、白真代表晋绥地区出席了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之后,大批干部随军南下川康。仅川西新华书店就有晋绥新华书店的干部35人,成为该店的骨干力量。原晋绥新华书店经理白真任四川省新华书店经理。晋绥新华书店结束使命后,资产移交晋西北地委,原晋绥新华书店所辖绥蒙区各店划出,留下的人员改组为晋西北新华书店,店址设在兴县,梁乙亭任经理,任苗得任副经理。下属有离石、五寨、崞县、代县、临县、碛口、原平、朔县、岱岳、柳林、巡镇等分支店。同年12月,晋西北新华书店及其所属分支店合并到新华书店山西分店,成为山西省新华书店前身的组成部分。1952年,新华书店兴县支店更名为兴县新华书店。

文章千古事,图书万代业。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新华书店为主的发行机构担负了比图书发行本身更为艰巨的信息传递任务,它开拓了我党和民众的联络通道;将战斗在四面八方的革命战士的情感紧密联系了起来;及时传递了党的思想与行动;在思想战线上与一切反动的、腐朽的、落后的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晋绥新华书店,同样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晋绥新华书店为其他书店的开设起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从此,我省各根据地相继建立了华北、太行、太岳等几家新华书店,至全国解放,山西境内已先后有吕梁、晋中、太行等多家新华书店及其分店。晋绥新华书店在我国新华书店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山西新华书店》志

崔波 《延安新华书店的首家分店》

李雪枫 《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的历史价值》

穆欣 《晋绥解放区鸟瞰》

白真 《晋绥行署交通总站发行科的工作》

《三晋烽火创新业》——山西新华书店简史

兴县档案史志馆编 《兴县革命遗址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