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临县今冬第一场大雪后,寒气逼人,大禹乡火燎坡村71岁的刘生虎到自己的几处绿化工地看了一遍。
在自家附近的苗圃料理树苗时,他女儿跑着拿出棉衣给他穿上,说他心脏不好,不能感冒。
刘生虎说:“我闲不下来。为(了乡亲们)共同致富,(我要)把一生贡献出去!”
从1991年开始,刘生虎就做村干部,到去年才卸任。
脱贫攻坚开始后,党组织号召党员带头搞合作社,1994年入党的刘生虎,于2016年牵头成立临县生松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
之前,刘生虎编过柳、收过粮,1996年开始育苗,2005年成立公司,做起绿化生意。生活富足的他,搞合作社等于是自找苦吃。
暖天,他4点起床;冷天,他6点起床。2017年,患心脏病后,起床太早会喘不上气来,他不得不迟起一会。
一次打井,电突然停供,泉水积下半井,两个村民要继续下去干活,他们的媳妇怕有危险,拉住他们,死活不让下去。刘生虎二话没说,自己跳进去继续打井。
苗育不成、栽树不活,刘生虎就跑林业局,看书,引进先进技术……靠着钻研,他栽的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一位外国项目专家惊讶于这位老农的技术,整整听他讲了两个小时经验。
现在,刘生虎的育苗基地已经达到一百四五十亩,苗木销售到离石、太原、北京等地。
临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在临县参与造林的268家合作社中,刘生虎带领的合作社是完成任务最好的一家。
刘生虎说:“我现在能生活了,不图钱,就想踏踏实实做点事情。”
在合作社办公室,正面墙上贴着一条标语:“党建引领、能人带动、农民主体、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刘生虎现在都实现了。
建立合作社之初,有社员53人,43人是贫困户。贫困户拿不出股金,刘生虎就自己垫上。不管赔挣,一年下来给大家分红1000元。去年,股东扩大到55人,脱贫户有45人,男性一年可以分红1200元,女性一年能分600元。
合作社及周边农民年龄大点的没有合适工作,刘生虎安排他们到合作社务工,大几十人,一年工作五六个月,每人可以收入两万元左右。
吕福勤是合作社社员,原来是贫困户,住在山上四眼土窑洞内。跟上刘生虎后,他和妻子拉树、栽树,一年能挣三四万元。现在他家在山下盖起了二层楼,崭新的九间房分外显眼。两个儿子也娶上了媳妇。去年他又养起了牛,现在存栏20头。他妻子说:“我家全凭老刘!”
村里做公益事业刘生虎事事不拉:修桥、修戏台、修彩门、修上山路,捐资总计几十万元。村民婚嫁、上学借钱,他从不懂得拒绝。
对乡亲们热爱有加,他自己却不说吃、不说穿,至今都是一副老农打扮,中午在工地的饮食都是开水就饼子。
刘虎生说,他要把自己栽培的树木拍照,死下后,把相片埋进墓地。
树是刘生虎的生命,带富乡亲是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