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二十九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剧本)

贺昌(七十三)

□ 刘树亮

第十八集 回天三湘 ①

1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 内 日

毛泽东心情复杂地抽着烟,一声不响地望着低头不语的朱德、陈毅、王尔琢、何挺颖和宛希先等人。

长着一头长发的王尔琢抬起头看了看毛泽东,又看了看朱德等其他人忍不住说道:“眼下根据地粮少、枪少,缺医少药,困难重重。因而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疑问;有人提出要分兵回湖南。究竟怎么办,大家都说个意见呀!”

字幕叠出: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

朱德难为情地:“井冈山地盘是不算小,可能耕种的土地却并不多。山里只有五万来人口,咱们就有一万多,咱们困难,可老百姓也不富裕呀!”

字幕叠出:红四军军长朱德

陈毅接着讲:“就目前而言,湖南省敌人有八个军,江西有三个军,咱们刚刚打败他们的进攻,他们是肯定要卷土重来的,回湖南很有被消灭的可能,我不同意分兵!”

字幕叠出:红四军十二师师长陈毅

何挺颖:“我也认为分兵不好。”

字幕叠出:红四军十一师党代表何挺颖

毛泽东沉思中接过话茬儿:“困难是一个理由,但不是根本的理由。实际上这是一种流寇思想,不愿安心做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缺乏纪律,组织涣散,有极端民主化倾向,也有军阀主义残余。”

字幕叠出: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

王尔琢:“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让他们走。”

毛泽东把手中的烟蒂一扔站起身来:“不,不能不让走!”

大家不约而同地把不解的目光投向毛泽东。

毛泽东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一次要求走的不是三个五个人,而是两个团,五六千人。现在你说什么他们也听不进去……”

突然,通讯员走进来报告说:“湖南省委派巡视员来了。”

毛泽东:“还是上次来的那人吗?”

通讯员:“不,叫杜修经。”

宛希先:“不管是谁,干脆不见得了。”

字幕叠出:红四军第十师党代表宛希先

王尔琢:“还是不见的好!”

毛泽东:“那怎么行,有不同意见可以辩论嘛。”说着站起身来对通讯员:“走,在哪儿,咱们迎接去。”

2 井冈山八角楼里 内 日

朱德、陈毅、王尔琢、何挺颖和宛希先等人,与毛泽东一起静坐着听杜修经讲话。

杜修经接着讲:“中央派来一位叫贺昌的同志前来巡视湖南。”

字幕叠出:中共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

毛泽东与何挺颖的脸上立即露出笑容。

杜修经:“这位同志一来湖南就在一片白色恐怖中首先重建了已经名存实亡的湖南省委。该同志和新建的省委对咱们井冈山的工作非常重视。为了便于与咱们联系,贺昌命省委秘书长杨开明留守省委机关所在地——湘潭,处理省委机关的日常工作,自己则和廖保庭、林仲丹来安源常驻。”说着撕开内衣上的一块补丁,取出一封信来递给毛泽东:“这是湖南省委给咱们这里写来的信。”

毛泽东接过信脱口念出:“湖南省委给润之、玉阶兄转军中同志信。”

杜修经:“这是贺昌同志亲笔写的。”

毛泽东边拆信边称赞:“好,这笔字写得好!”展信捧阅时,毛泽东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住地点着头,不时地念出声来:“‘目前,兄处应积极地更加深入赣西、茶陵一带的斗争,造成群众的割据作军事大本营。因此,目前根据地的所得,在事实上是万分必要的。’‘我们的意见是,目前兄处应以宁冈作军事大本营,与赣西、湘东和茶陵一带均取联络。’‘在这一区域内肃清豪绅资产阶级军阀势力。’‘深入土地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造成割据局面。’”读到这里,毛泽东情不自禁地:“好!好!”

大家听着听着,一个个脸上露出笑容,有的竟拍起手来,群情热烈。

王尔琢:“上级领导机关终于肯定咱们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根据地的战略计划了,到底是中央派来的人有水平啊!”

毛泽东接着念道:“‘兄处部队为便于行动及作战起见,应采取游击战争的形式,分派军队若干单位到各县发展斗争,到处骚动,黑夜袭击,分散敌人力量,各别击破。’”

朱德:“好!中央也赞同咱们的游击战了!”

宛希先动情地:“哎呀,这样的指示为什么不早来!”

陈毅:“如果上面早有这个指示,咱们何用有郴州之痛,何用走那么多的弯路呢!”

朱德:“这一回不只不反对咱们当‘山大王’,肯定了咱们的战略战术,不再强迫咱们攻打大城市,太好了!”

众点头称许:“贺昌同志早来几个月,咱们井冈山早不是这个局面了!”

“‘兄处即成立军事委员会,指挥所属部队。委员会主席指定为润之同志,由七人组织。’”毛泽东念完略带自嘲地:“我毛泽东这一回也幸免开除党籍之劫,可以名正言顺地指挥军队喽!”

何挺颖:“贺昌真是个好同志啊!”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吸一口:“这个贺昌,我们早就相识了。”

朱德:“贺昌我也认识,他年龄很小却很有见地。”

毛泽东:“是的,我的那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党内也有不少人反对,可他和瞿秋白等同志却颇为赞同;我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张也与他不谋而合;我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主张,有人说我是想当山大王了,可他偏偏觉得这个思路好。”

陈毅:“这一回正巧遇上他来巡视,这实在是咱们井冈山军民的大幸啊!”

众皆啧啧赞叹:“有贺昌这封信,咱们井冈山的事就好办了!”

“看来咱们井冈山发展的黄金时期就要到来了!”

杜修经:“贺昌同志来巡视何止对咱们井冈山,对全省的发展意义也很重大!”

毛泽东:“那是当然的。”

杜修经:“新省委刚刚建立,贺昌他们便又着手醴陵暴动工作,并且以极大的精力恢复职委、铁委、宣委,恢复、改组和建立湘西、湘东、湘南和湘鄂赣边等特委,还准备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建立交通局,以便利各地与省委、与中央的联系。贺昌同志领导下的新省委计划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创并造成湖南、江西新的割据局面。”

朱德高兴地:“到那时,咱们井冈山也就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众皆极大欢喜。

3 安源那间房子里 内 日

贺昌对宁迪卿、廖保庭、林仲丹、易庆和、滕代远、袁德生、潘心源等人:“刚才大家都决心为实现中央积极发动武装斗争,沿着湘粤大道与赣边,一直到鄂南,大刀阔斧地创立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并与广东北江相结合,使之成为一个巨大的红色区域的决议而努力奋斗。”

林仲丹:“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咱们中国革命便有了可靠的后方,全国的革命形势就会有极大的改观。”

贺昌:“今后的关键,是要将决心变成行动,充分发动群众,准备新的暴动浪潮,不断地创造新的红色区域。”

滕代远、潘心源等坚决地:“干,我们一定大干!”

贺昌:“我要提醒同志们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彻底改变工作方式,到群众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居住、习惯工农化,在群众的保卫之下建立秘密工作,以适应白色恐怖的环境;同时必须格外地严密党的组织,坚决扫除一切散漫生活等等的不良习惯!”

4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内 内 日

杜修经喝了一口水继续说:“贺昌同志和湖南省委对咱们井冈山的斗争寄予很大希望,咱们这里近来情况怎么样?”

毛泽东把脸转向朱德:“自从我们两军会合以来,革命力量是大大增强了,但是敌人的进攻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猖狂。”

朱德:“湘赣两省的敌军,除地方上的地主武装外,经常有十来个团围着攻打我们。”

陈毅:“我们几乎是三天一小仗,十天一大仗。”

毛泽东:“这个月上旬,军民团结奋斗,打退了江西敌军杨如轩部的进攻,占领了永新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开展了土地革命等项工作。”

杜修经高兴地:“大家在艰难困苦中奋斗,很有成绩的嘛!”

毛泽东接着:“形势不错,不过根据地还处在初创时期,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朱德插话说:“上次湘南特委代表来宁冈,取消了前委,开除了毛泽东同志的党籍,把部队调离根据地,引起许多不良后果,致使边界地区的大部分革命政权被摧毁。”

王尔琢:“最近,杨池生、杨如轩部又要来进攻了,根据地正在经受着新的严峻考验。”

毛泽东:“有军事上的威胁,也有经济上的困难,各种政策法令也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关于各方面的情况,咱们可以到各处去看看嘛!”

5 安源那间房子里 内 夜

会议仍在进行。

贺昌继续在讲:“在领导日常经济斗争的同时,要注意扩大工农联合暴动的宣传,领导农民自己动手,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湘东党的改造与健全,过去的一切错误应该详细指出,并大力加以纠正。党的纪律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必须加紧整顿。大家刚才谈到了安源煤矿工人运动和株萍路工人运动,我们也必须给予特别重视以策应醴陵暴动。”

林仲丹:“萍矿必须首先抓紧成立总工会,组织武装工人群众。既要同敌人的屠杀政策做斗争,也要揭露敌人改良政策的欺骗性。”

贺昌:“要以极大的努力积极从事武装组织的训练,编练工人赤卫队和游击队。游击队要分散到近郊去,发动近郊的农村斗争。”

林仲丹:“同时,也不能忘记日常的经济斗争和特别贫困工人的救济工作。”

贺昌:“为了促进各地的斗争,我们还必须选拔一大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前往各地巡视,帮助和指导各地的工作……”

6 井冈山黄洋界 外 晨

旭日冉冉东升,黄洋界云蒸雾笼。毛泽东、朱德、陈毅与杜修经四骑相偕而来。杜修经被这里磅礴的山势所吸引,立马伫望。毛泽东等人亦停下马来观望。

杜修经边观望边不胜感叹地:“太美了,峰峦叠嶂,奇险无比啊!”

陈毅用手指指主峰对杜修经:“你看那主峰,高大挺拔,威武雄壮,四周雾气蒸腾,真好像玉龙逞雄,挟云带风,气度如此恢弘,真是既奇险又壮观!”

朱德接着说:“这样一个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之地,有人竟经不起困难的考验带兵出走了,实在太可惜啊!”

四人边走边谈。这时,从湘南那边来了几个人抬着一个生病的农民。

毛泽东指着那几个人说:“这些人都不是部队的,是湘南群众。”

朱德接着:“湘南暴动失败以后,许多革命群众不断地向井冈山拥来。有些年青力壮的可以参加部队。”

毛泽东:“来了要吃要住,前些时我们拿这个问题真没办法,后来有一些人陆续回去了。”

陈毅接着:“回去的,有的被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给杀害了。最近不少人站不住脚又开始往来跑,他们的生活问题还是少不了我们安排啊!”

道路越来越难走。杜修经不习骑马,显出十分害怕的样子:“你们这里的路好难走啊!”

朱德:“从茨坪到大井,这一段最难走,可再过去就好走多了!”

毛泽东:“在这里可以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可到了大井呢,那自然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陈毅:“毛泽东同志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乐观的,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杜修经:“那咱们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吧!”

四人策马而行,消失在远处的崇山峻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