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县一个小山村里的老人们集体吃了一顿不寻常的“过年席”,引出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近日,记者在兴县罗峪口镇黄河沿岸采风,途经李家梁村时,见到许多老人围坐在一起吃宴席。老人们都说这是县里和村里的干部请他们吃“过年席”。不是过年,何来“过年席”?原来是李家梁村“两委”按照兴县县委县政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部署而推出的实事之一,定期为全村70岁以上留守老人准备暖心的“团圆饭”,老人们觉得饭菜比过年都好,就称之为“过年席”。
“今天,村里给我们吃年饭,吃饭的时候我就和大家说,我今年又长了一岁,75岁了。我们现在过得挺幸福,早年孩子们上不起学的时候,硬是苦着哭着过日子了,现在是乐着哭呢。”今昔对比一番后,村民贺桂花认为现在的日子比蜜甜。
贺桂花老人告诉记者,她17岁时嫁到李家梁村,共养育了四个子女。由于缺乏致富技能,虽然每天辛苦劳动,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家里穷得叮当响。如今,享受到了党的扶贫好政策,有了生活低保,住院有医保,每年还有1500多元的养老金,老两口衣食无忧。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去年全村脱贫后,好事还接二连三,驻村工作队把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都组织参加了技能培训,人人都有了赚钱的本领,有了收入的渠道。村里还为70岁以上留守老人们建了一个叫做日间照料中心的聚会活动场所,经常组织老人聚餐座谈,这是让他们最开心的事。因为孩子们经过培训有了本事都出去务工了,留守老人能有这样的相聚,这样的口福,不是过年胜似过年,大家发自内心感党恩,满满的全是幸福。
村民刘丕珍说:“村里请我们老年人吃饭,就像过年一样,我特别高兴,感谢共产党,生活在这个新时代是幸福的一件事。”“我活了70多岁也没见到过比今天这样好的社会,共产党对老百姓真好。”村民牛油喜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李家梁村发生的变化是兴县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配强配齐村级领导班子,及时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护工培训,在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能力的同时,实现了规模化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加快了该县整体脱贫和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今年,随着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结束,又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年轻党员进入村“两委”。他们立即制定了新的工作目标,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家梁村党支部结合移风易俗推出一系列举措,大力倡导孝老爱亲、尊老敬老、厚养薄葬的文明乡风,影响和感动着村里有识之士。村民高明明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让村里的60多位老年人闲暇之余有了聚会聊天、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通过培训后靠技能致富的村民高彩娥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捐赠了被褥床单,远在北京工作的本村书画爱好者高若虹为村里日间照料中心赠送书画,锦上添花。
罗峪口镇党委书记白乃兵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镇党委、镇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把国家的好政策执行好、落实好,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把党的惠民政策体现在造福人民群众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上来,让全村群众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新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