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成立后,因抗战需要,临县分为临县、临南两县。临南县马蕊坡村的刘兴邦被选拔为县政府通讯员。选拔为通讯员后,刘兴邦充分发挥了自己行动敏捷、办事干练的特点,经常穿梭在临南各地,送公文、传报告,搞联络,干得十分出色。
1941年到1942年,在日军使出“治安强化”“分割蚕食”的手段下,临南县境内抗日形势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遏制敌人的嚣张气焰,减轻人民的灾难,临南县根据晋绥三地委和三军分区指示,成立武装工作队。刘兴邦作为县政府工作人员,首批加入武工队,并被派驻东部的曹家山区公所。
马蕊坡村地处寺圪垯和汉高山之间,是南北据点敌人往来调动的必经之处。在马蕊坡村长大的刘兴邦,对这里人惯马熟,地形熟悉,于是武工队领导安排他主要负责这一带的除奸反特工作。他多次率领武工队员与马蕊坡村周围的民兵到离石方向通往临县的公路咽喉要道壕子焉破坏公路和电话线。
马蕊坡一带的抗日活动,令敌人既胆战心惊又恨之入骨。刘兴邦的行为也引起日伪军的注意,千方百计想拔去这个眼中钉。
1944年,农历四月初八,天阴沉沉的,盘踞在寺圪垯的日伪军制定蓄谋已久的定点清剿计划,把当地的几个汉奸全部纠集上,出动了大量人马,一大早就朝马蕊坡方向扑来。
这时,刘兴邦领着另一名后大禹村的武工队员刘福厚,正好在马蕊坡村宣传、动员群众对日反击。当知道日寇大举进犯的消息后,他俩马上组织村民向村外隐蔽分散,最后一小部分老弱妇幼在他们的护送下刚向村边的山沟跑去,敌人就合围上来。刺耳的枪声此起彼伏,人群中一位老人的脸颊和一个妇女的前额被子弹击中,鲜血直流。很快鬼子扑了上来,把人们赶到村前的一片空地上,追问“武工队在哪?民兵在哪?村上的人都去哪儿了?”
在场村民一个个眼冒火星,无人吭声。这时,附近柳树焉村的一个汉奸认出了刘兴邦和刘福厚,鬼子从人群中把刘兴邦和刘福厚拉出去五花大绑,声嘶力竭的问道:“你们就是武工队员,你们的其他队员现在在哪儿?”刘兴邦怒目圆瞪,厉声回答:“不知道!” 刘福厚钢牙紧咬一语不发。鬼子把他俩围在中间,又用枪托戳,又用皮靴踹,推来搡去把他俩身上的衣服扯得一丝不挂,但丝毫撬不开他们的口。日寇对他们逼供无果后,找来一根木椽,把抢来的东西捆成一包,强逼赤身裸体的刘兴邦、刘福厚抬着,押解着向寺圪垯方向走去。
日寇在马蕊坡村到沙家焉村十华里的山路上,对刘兴邦、刘福厚百般折磨,当到达沙家焉村时俩人已是伤痕累累、体无完肤了。两人在长时间的愤恨、忍受中把自己嘴唇都咬的血肉模糊。
沙家焉村中有一段比较平缓的山焉,焉南是一道深达几十丈的断壁沟崖。日伪军到了这里突然停了下来,几个鬼子和汉奸把刘兴邦、刘福厚拉到沟崖边上,一个手提弯刀的日本鬼子龇牙咧嘴的凑到刘兴邦面前狂叫道:“要活命,就赶快供出你们知道的共产党员、武工队员,再不开口立即处死!”
“呸!”刘兴邦一口带着鲜血的唾沫狠狠的吐到鬼子的脸上。鬼子恼羞成怒,揣着长枪一拥而上,用罪恶的刺刀刺向刘兴邦、刘福厚的胸膛、肚子、全身,然后又疯狂地掀下深沟,就这样,刘兴邦、刘福厚被日寇残忍地杀害了。
参考文献:《晋绥风云人物》《热血晋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