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卫生应急救治网络、优化专业公共卫生服务、夯实基层综合服务网络、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补齐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12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山西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详细解读。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控、治、研、学、产”六位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的目标,并确立了15项主要指标。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完成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卫生应急救治网络、优化专业公共卫生服务、夯实基层综合服务网络、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补齐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短板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等七项任务,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规划》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也有明确计划。“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在多元协同的监测预警机制、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平疫结合与快速转化机制、预防为主的医防协同机制、常态化的中西医协作机制、集中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联防联控与群防群控机制、重大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公共卫生运行机制等9个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全面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我省还将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开展5个重大项目工程,即检测能力建设工程、救治能力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工程和智慧信息建设工程,以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补齐我省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和弱项。
(薛琳 薛思媛)
解读
我省从四方面发力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支撑,我省将下大力气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公立医院实现从“规模数量”向“能力质量”的供给侧结构升级。继续遴选高水平医院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前沿尖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片区规划建设若干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区域医疗中心。
二是加快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医学学科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发展质量追赶。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疗高精尖技术和共性关键问题技术攻关,建成一批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优势专科。
三是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服务体系实现从“无序扩张”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模式创新。组建三级公立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辖区内其他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资源。
四是加快服务效能提升,推动深化医改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的发展引擎转换。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在三级医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等便民服务,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等。
链新闻
中医药将纳入全省公共卫生体系统筹规划
12月3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把中医药纳入全省公共卫生体系统筹规划,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推动建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按照《“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着力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做大做强,实施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诊疗中心、中医现代康复中心、中医医教研协同创新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强专家队伍派驻,带动提升整体实力。打造一批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围绕心脑血管、肿瘤、骨伤、妇科、儿科、康复等专科,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推进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依托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建设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推动二甲及以上中医医院建设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中心。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中医预防保健发展。
同时,完善中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的中西医协作机制。有应急防控需要时,坚持“三个及早”:及早安排中医药介入、及早部署中医药专家参与、及早研制形成中医药方剂。确保“五个到位”:组织领导到位、专家救治到位、药品保障到位、全程监测到位、会诊指导到位,切实提高救治效果。重视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依托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山西省中医院,建设一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依托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设一支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推广西医学习中医,加强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依托高等院校、省级三甲医院、行业学会等单位,持续开展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
另外,实施百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25年末,力争创建一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和40个先进县(市、区),实现基层中医馆全面提档升级。
(薛琳 薛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