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 化

推广冀中爆破运动经验 打击敌伪气焰

吕正操带部队刚到晋西北,就碰上了1943年秋季反“扫荡”。为了粉碎日军“蚕食”根据地的阴谋,晋绥边区的党政军民,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广泛地开展了“挤”敌人的斗争。

同年9月上旬,晋绥分局召开群众工作会议。会前,林枫特意找到吕正操,要他在会上做一个专题报告:“你们冀中的地雷战远近闻名,你给大家好好讲讲吧!”冀中军民在反“扫荡”斗争中,开展地雷战,还有地道战,在平原游击战争史上,创造了奇迹般辉煌灿烂的一页。地雷,最初大多设置在敌人的交通线和保卫村庄的警戒线上,随着村落战、地道战的开展,又得到广泛使用。在抢种抢收中,群众还摆出了地雷阵。这就使敌人防不胜防,草木皆兵。民兵们喊出了爆炸的口号:“来不让来,走不让走!”“你一定要来,我就一定打你;你不打我,我也一定打你!”“多时大打,少时小打,没有时准备打!”

吕正操介绍了冀中开展爆破运动的经验。林枫号召通过爆破运动来扩大民兵队伍,提高民兵的战斗力,培养智勇双全的民兵英雄。各级党组织和各地民兵坚决贯彻执行了晋绥分局的这一方针,开展了群众性的爆破运动,取得了显著战果,对敌人造成严重的威胁,把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了下去。

福尔曼在《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一书中,曾描述晋绥边区开展地雷战的情景:围困日本人的一个常用方法,便是在据点附近安放成百上千个地雷。有一个村庄由于这一方法运用得很成功,以至他们坚信自己摆脱了邻近据点的威胁。据点的四周是一个密布地雷的战场,民兵昼夜巡逻,防止日本人突然袭击。日本人虽然迫切需要水,但是却不能出来取水。我到达该地时,据点已被围困20天了。我问村民,他们是否愿意军队留下来帮助他们攻下那个据点。他们回答:“不,我们自己可以处理它。”10天之后,他们攻下了那个被包围的据点,疲惫的守军没有什么抵抗,一半被击毙,另一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