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 化

汾阳战斗取得胜利 接受中外记者代表团采访

晋绥边区军民为把敌人“挤出去”,进行了很多出色的战斗。最大的一次战斗,是1944年9月14日至17日进行的汾阳战斗。当时,中外记者参观团正好赶到这里,他们登上靠近汾阳的山上,俯视城关战火,拍下了激战的情景。他们亲历了汾阳战斗的全过程:从战前政委部署动员到战后政委总结讲话,从凌晨到午夜。夜间作战时,福尔曼等人坐在城墙上,身体缩在毯子里,好像一群等待厮杀的秃鹰。他们清晰地听到枪声,看见城里子弹的闪光,以及火柴厂被击毁时升起的一片巨大的火焰,蓝的、绿的和橙色的火焰。卡斯堡少校在距离火线不远的山村里,遇到抬下来的伤员,便守在担架旁,轻声地问候战士的伤情。他是美军观察组军医。

战斗结束后,指战员们便把大批的战斗纪念品——战旗、徽章、钢盔、照片等,分送给国际友人。爱泼斯坦忙请指战员为他在一面日本旗上签名,当时他任美国《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记者。吕正操在军区司令部会见了中外记者代表团,并同他们亲切交谈。陈漫远向他们介绍了晋绥根据地的军事概况。他正说到1944年夏天八路军已经摧毁和破坏了128个敌人据点,一个参谋走进了会客室:“报告,司令员同志,我们刚刚又摧毁了敌人两个据点。”顿时,室内气氛活跃起来,许多记者同时伸出大拇指:“打得好,打得好!”有个记者大声说:“一共是130个了!”外国记者们兴奋地向吕正操谈起他们的观感,并表示要向世界作客观、真实的报道。

爱泼斯坦激动地说:“这次我们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住了几个月,看到了敌后的军队与人民在怎样艰苦英勇地工作与战斗,怎样牺牲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祖国、为世界人类和平而斗争。我们的责任,是要将所知道的真理告诉全世界。”

“汾阳的战斗说明中国人民有能力一步步将日本人赶走。”路透社、《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武道紧接着说:“八路军在敌后与人民亲密合作的事实,不但能影响中国其他地方,也会使世界其他民主国家以八路军作为榜样。”这些记者果真这样做了,向全世界报道了晋绥军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