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

誓死抗日

——“爱国将军”续范亭(上)

毛泽东致续范亭信手迹

时任战动总会主任续范亭与贺龙、关向应等在晋西北合影

续范亭将军

□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搜集整理

续范亭是著名爱国将领,辛亥革命元老,曾在中山陵前剖腹抗议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被社会各界赞为“最有血性的爱国将军”。1893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崞县,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西安事变”后,续范亭返回山西,成为国共两党紧密联系的桥梁,倾心致力于推动以山西为中心的第二战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1937年9月,续范亭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1939年,他参与指挥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1940年任晋西北行署主任、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9月病逝于山西临县。

唤起国人抗日救国

1893年,续范亭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一个中农家庭,自少年时代读书时便痛恨清廷的腐败并立志救国。高小毕业后,16岁的他考入太原陆军学校,与傅作义等同学一同受训。1909年,受反清革命影响,不满清朝统治,他秘密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开始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并担任孙中山的卫士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的族兄续西峰策动太原、原平等地新军起义,18岁的续范亭赶去参加,并被任命为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率领一个先锋营在风雪中行军500里,占领了雁北军事重镇大同。在清军疯狂反扑的情况下,他带兵坚守大同城40天,作为青年军官初立战功,从此,扬名山西军界。

民国成立后,曾投机参加过同盟会的阎锡山把持省政,续范亭看不惯其作派,辞职返乡办小学。1913年,他又投考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校。因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翌年便遭追捕而仓促离校。

不久,袁世凯病死,中国又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局面,续范亭深为祖国的苦难而忧愁,孜孜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将其侵略的魔爪由东北伸向华北。面对寇深祸亟、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蒋介石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和不抵抗主义的反动路线。身为将军,报国无门的续范亭,忧愤交并,竟于1935年12月26日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冀以一死震惊全国,唤起国人抗日救国。续范亭在剖腹前,即暗自垂泪,写下了五首《绝命诗》和《敦促抗日绝命书》。

他在《敦促抗日绝命书》中写道:“余北方之鄙人也。革命三十载,半身颇自爱。慨乎国已不国,我犹醉梦,愧无以对我同胞,更无颜见我总理。此次入都,两谒陵园,忧愤交并,拔剑穿胸。然犹冀领振臂,万众敌忾,为世界打不平,为人类振人格,和平之神,自当降临,有以救我民族于万一焉。余今已绝望,故捐此躯。愿同胞精诚团结,奋起杀敌,勿效余之怯馁。”

国共两党搭桥梁

忧国剖腹、幸而遇救的续范亭,继续坚持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终于找到了马列主义,找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从南京治愈出院后,在杭州香山精舍静养的日子里,生平第一次研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及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进步社会科学书刊,从而“打开了他的眼界,使他萌生了新的信仰”。学习体验中,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一步步深化,逐渐产生了向往的感情。随后,当杨虎城将军特邀续范亭赴陕“共谋救国大计”时,他慨然答允。抵陕不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续范亭闻之欣喜若狂。随即,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7年2月,续范亭根据周恩来的意见,以杨虎城将军代表的身份,踏上回归故里的征途,从事推动阎锡山抗战的伟大事业。

“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委任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任命续范亭为第二战区高级参议,以其国民党元老的威望号召晋察绥地区的上层人士抗日救国。

不久,周恩来受毛泽东的重托,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亲临山西战场,一面和阎锡山等进行谈判,商定八路军入晋后的活动区域、作战配合原则、指挥关系及装备补充等事宜,一面则广泛晤见晋、绥、察、冀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以八路军即赴山西抗日给他们打气壮胆,促其积极抗战。续范亭陪同周恩来等北上大同,东抵保定,在国共两党的谈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37年9月,由各党派、政府、军队及群众团体代表参加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在太原市侯家巷的山西大学校园内宣告成立,续范亭担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动委会”举行的首次抗日动员大会上,续范亭热血沸腾地喊出:“抗倭抗倭,还我旧山河;杀倭杀倭,斩尽东洋魔。擒倭擒倭,男儿大刀飞;平倭平倭,爷爷叫中国。”山西民众抗日热情空前高涨。

担任了战动总会主任后,在共产党、八路军派驻“战动总会”的代表邓小平、程子华、彭雪枫、南汉宸等的鼎力相助下,续范亭利用这种特殊地位,成为国共两党的桥梁,倾心致力于推动以山西为中心的第二战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从而使“战动总会”及其各级“动委会”成为“战争动员机关”,成为“团结群众参加与援助抗战的机关”,成为“游击战争的准备机关、组织机关和领导机关”。

晋西北建抗日政权

战动总会成立不久,太原即告沦陷。续范亭率领总会相关人员由太原转移汾阳,再由汾阳转移离石,在沿途不断进行战地动员中,辗转到达晋西北的岢岚县。

到了岢岚县后,续范亭和在战动总会工作的共产党人遵照周恩来、刘少奇和邓小平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在120师的大力帮助下,在晋中和晋西北以及绥远、察南广大地区,积极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在不到l年的时间里,组建了25个抗日游击支队,共2.1万余人(后改编为山西新军暂1师)。

此后,战动总会以更大的注意力,积极开展敌区工作,陆续派出干部和游击队,到大青山建立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西部和绥南地区建立晋绥边办事处;到同蒲路以东察南、雁北派出察绥游击队。在这些地方,续范亭领导的战动总会坚持开展游击战争,摧毁日伪政权,倾心协助共产党和八路军组建新军,创建晋西北根据地。

此后一个时期,续范亭利用一切机会和可能极力维护这个统一战线组织不动摇。1938年8月28日,他亲赴驻晋西吉县的第二战区长官部商谈战动总会问题。11月,经战动总会提议和推动,在岢岚县城召开山西第二、四、八区军政民扩大干部会议,会议讨论了晋西北各界有关抗战以及有关“应兴应革”的方案14项,作出了关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行政、民运、建设等工作决议,成为当时和以后一个时期内与会各方共同遵守的规约。

参考文献:《晋绥风云人物》《晋绥边区人物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