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正月初二,史旭成才真正忙完了一年的辛勤劳作,有了难得的闲暇时光,与家人团聚,享受这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这几年,每年正月初四,他就得开始准备新一年的忙碌。2021年,他的豆腐坊再次创下了历史新高,他的产品除了得到兴县本地人的认可外,临县、岚县、太原的客户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去年,他的产品顺利打进了陕西神木和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除去8名工人的工资和其他开支,2021年,他的纯收入超过了20万元。
大年初二,趁着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史旭成又盘算着今年如何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满足市场的需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豆腐制作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和风味。据史旭成介绍,兴县豆腐也是有两种做法和风味,一种是石膏点制,一种是卤水点制,两种豆腐同样白嫩细滑,豆香扑鼻,但吃起来还是略有差别。卤水豆腐是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豆腐点制技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但由于工序复杂、环节严谨、制作麻烦,因而已逐步淡出市场,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史旭成的老家是兴县罗峪口,他的爷爷曾经是罗峪口一带小有名气的卤水豆腐制作艺人,逢年过节,都会走村串户为周边临近的人家制作豆腐。天资聪颖的他从小受爷爷的熏陶,耳闻目染就掌握了这一古老的技艺。爷爷去世后,他经常用从爷爷那学来的老手艺给自己家里制作豆腐,不知不觉中技艺得到提高。
史旭成原本是兴县发电厂的一名工人,20年前,由于工厂倒闭失去工作,没有了收入来源,经过再三考虑,他重新拾起爷爷留下的古老技艺做起了豆腐生意。
刚开始时,只是夫妻二人制作,靠街坊邻居消费,一锅豆腐经常是还没出街就被销售一空。史旭成体会到了传统卤水豆腐的独特魅力,也看到了这一产业的前景和希望。于是,他在兴县圪洞村租了间面积200多平方米的门面,并办理了兴县第一家经工商行政部门核准发证的豆腐作坊。
史旭成是从农村走出的来的,能吃苦、肯专研、有耐心是他的优点,这也是他能够做好这个产业的重要资本。由于他在选料上严格细致、制作上严谨规范、卫生上从不偷懒,所以制作出来的豆腐原汁原味、地道传统。2018年,他的豆腐参加了全国地方特色绿色食品大赛,获得了金奖。
几年下来,史旭成的名声大噪,生意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但成为了兴县豆腐业的老大,而且产品也走向了周边县市。豆腐坊的不断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黄豆种植产业,每年可转化黄豆20余万斤、带动就业30多人。
“发泡、磨浆、蒸浆、点化、筑型,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不要为了节约成本或者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减少工序,这是制作豆腐的制胜秘诀,也是我做生意、做人的原则。”史旭成告诉记者。
如今,史氏豆腐成为了兴县老百姓走亲访友必带的礼物,也成为了兴县特产中的又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