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二十九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剧本)

贺昌(九十九)

□ 刘树亮

第二十五集 情倾兴国③

10 兴国县长岗乡古林村列宁小学教室里 内 夜

教室里由几张课桌并拢成一个大桌子,上面放着两盏小油灯。

贺昌带领县委一班人走进教室里来,招呼李奎应、王仁森、李其商上边坐:“请三位坐,请坐!”

李奎应:“那上席应该你们坐,你们是领导嘛!”

字幕叠出:兴国县长岗乡古林村消费合作社主任李奎应

贺昌将三位按到主席位上,边按边说:“不客气,今天我们来是要向你们学习,是来当小学生的。”

王仁森:“我们是些受苦的,向我们有什么好学的?”

贺昌:“你们的经验太宝贵了。”

钟循仁:“现在国民党反动派搞经济封锁,弄得老百姓买不到生活必须品,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生活,整个苏区的其他地方都没办法。”

贺昌:“而你们搞的消费合作社却打破了这一困境,老百姓出低价就能买到他们日常生活的各种用品,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啊!”

杨尚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字幕叠出:中共兴国县委秘书杨尚奎

贺昌:“我们不仅要把你们的办法在咱县的各个地方推广,而且还要向全苏区介绍啊!”说着吹灭桌上的一盏灯,把另一盏往小拨了拨。

李奎应:“我们的组织很小,而且面临着重重困难。”

钟循仁:“只有你们三个人吗?”

李奎应:“对,”说着指了指王仁森:“他当会计兼管营业。”接着又指了指李其商:“他负责采办。我呢,就全面负责了。”

贺昌:“你们是怎么想到搞消费合作社的?”

李奎应:“今春以来,生活用品天天涨价,群众买不起。我们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用打土豪时留下的一百元银洋做基金试着搞个消费合作社。”

王仁森:“于是让其商带上钱走茅店那边到白区进了些群众最急需的盐、煤油、火柴、肥皂、牙刷牙粉、电池、药材和布匹等。”

李其商:“市面上每斤盐四毛,我们卖两毛,刚回来就卖完了。”

李奎应:“群众说怎么不多买些呢,我们说钱不够呀;群众说钱不够大伙凑嘛,我们都愿意入股,于是生意就火起来。”

贺昌:“你们每人一个月挣多少工钱?”

李奎应:“开初我们不仅不挣工资或补贴,而且饭也是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

李其商:“后来生意做大了忙不过来,我们才在社里吃。”

李奎应:“大家说每月要给我们两三元钱,我们觉得我们是党的干部,为大家尽点义务有饭吃就满好了,还能挣钱!所以谁也没要。”

贺昌:“你们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社完全为了群众,你们的精神真好啊!”转而对众县委干部:“这经验,那经验,一心想群众,一心为群众,这才是最根本的经验!”

杨尚奎接着:“号召各地学习他们的办社经验,首先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可贵的办社精神啊!”

李其商:“现在敌人已经有了觉察,到白区进货越来越不容易了。”

贺昌:“是否可以在白区约些商人,让他们把货物运送到红区边界;或者和白区的老板们交朋友,让他们来咱们这里做生意,这样不就可以省去好多麻烦了吗?”

李奎应高兴地:“对了,这办法好。”

王仁森、李其商:“这样事情就好办多了!”

贺昌:“以后可能还会遇到其他一些困难,但是困难再多再大,咱们也要坚持把它办下去,无论如何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李奎应等:“我们一定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办下去,办好!”

贺昌:“不仅要往回进货,还得设法把咱们的产品往出推。咱们兴国自古就是以农业为主,群众历来都是靠卖自己生产的大米、黄豆、花生、茶油以及鹅、鸭、鸡、兔等农副产品赚钱,然后再向外购买自己需要的工业品。”

众:“是!”

贺昌:“现在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咱们的农副产品无法外销,价格猛跌。”

众:“五角钱一担谷子还没人要!”

贺昌:“而工业品的价格却一涨再涨,时间长了,货物即使进回来也没人能买得起,提高群众生活便会成为一句空话。”

众:“现在群众也买不起。”

贺昌:“如果咱们利用消费合作社这一形式,通过收购和代销的办法,把储存在群众手里的粮油等农副产品收集起来,销往白区或红白交界的边沿地区,搞活经济,让群众手里有了钱,他们不就可以买东西,可以提高生活水平了吗?”

众点头称是。

贺昌:“在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多为部队上做贡献。”

黄发桂:“敌人的经济封锁不仅给农村,更主要的是给部队上造成了许多困难。”

贺昌:“部队里红硝、硫磺、绵纸、锉刀、钢丝钳、甘油、西药、绷带等必需的物品器材越来越紧张。”

钟循仁:“一旦敌人发动更大规模的‘围剿’咱们就很难对付了。”

贺昌:“所以,咱们还必须设法为部队上多购买这些东西。”

李奎应等:“好,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支援前线!”

11 河滩沙地上 外 日

太阳已经很高了,脚穿草鞋、身背干粮袋的贺昌与手提灯笼的警卫员向这里急匆匆地赶来,却见十余头牛闲在那里,几个教犁田的老农坐在一块大石头前抽烟,只有黄发桂、李玉英在一边认真地练习着耕地技巧。

字幕在李玉英身边叠出:中央苏区著名劳动模范李玉英

贺昌停下来擦把汗问一位老农:“黄大爷,学犁田的姑娘们,她们……”

那老农:“她们今天没有来啊,奇怪的是回去叫人的人也不来了。”

黄发桂接着:“是啊,我让谢培兰叫人去了,她走了也已经好大功夫了!”

贺昌抬头看看远方,远远看见谢培兰带着几个姑娘向这里走来了。贺昌与黄发桂才安心地又学起犁田来。

谁知,姑娘们走来后却并不去抓犁把。有的蹲在石头上脸背着贺昌坐着,有的低着头站在一旁。

谢培兰走到贺昌身边:“村里人都说,女人学犁田、母鸡学啼明。因此大家都……”

贺昌放下犁把走到姑娘们跟前:“绝不会有这事的,打雷是高空阴电与阳电相遇爆发出来的巨响,与学犁田是毫不相关的两回事,学犁田怎么竟会遭雷劈?咱们应该相信科学,要敢于站起来做大自然的主人!”

众姑娘仍然低着头一动不动。

贺昌:“至于天神作祟之类,那纯粹是胡扯!”

谢培兰:“近来病的人特别多。刘长秀的儿子体质本来很好,从来没有生过病,就在刘长秀学犁田这当儿却突然病倒了,人们都说就是因为他妈妈学犁田造成的。”

贺昌:“病了要请大夫看,绝不能相信谣传。如果真有神,大家学犁田搞生产是大好事,神看见了一定非常高兴,怎么竟会让儿子病呢?”转而对黄发桂:“快找大夫给病了的乡亲们看病,千万不能让那些胡说八道的话延误了病情。”

一姑娘:“人们都说女人停下耕田来,赶快在村西北建天神庙还可以挽救,要不全村人都要病死或遭雷劈!”

贺昌:“这分明是有人在蓄意搞破坏!到底是谁造的谣,一定要追查清楚!”

正说着,蔡畅匆匆忙忙地赶来了:“姐妹们,学犁田就要遭雷劈,哪有这回事?大家只管学,要劈就让它劈我一个人好了!”说着绾起裤腿,抓起犁把学起犁田来。

字幕叠出: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妇女部部长蔡畅

众姑娘亦跟着学起来。

12 刘长秀家中 内 夜

身背干粮袋的贺昌端着灯照着让大夫给孩子打针。打完针,大夫开始清洗注射器。

贺昌:“现在缺医少药是个严重问题,好几个村庄都没有一个会看病的这怎么能使得。”

大夫边洗注射器边说:“是啊,这孩子要不是贺书记今晚把我带来,延误到明天,病恐怕就麻烦了,有生命危险啊!”

刘长秀的爱人深情地:“感谢贺书记,贺书记真可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贺昌:“大哥这是哪里话呀,咱们这里医疗条件这样差,我作为县里的主要领导却对这情况没有一点了解,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该是我对不起大家。”

刘长秀的爱人:“我们这地方偏僻,自古就这样。”

贺昌:“咱们县的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这么大的支持,我们发出的号召,大家总是竭尽全力响应,要钱给钱,要人出人,而我们对大家的生活却关心得这样不够,我这县委书记实在需要大家多加原谅啊!”

大夫:“贺书记心里时时想着人民的需要。为了咱县的工作,这么晚了还没顾得上吃饭,快给弄点什么吃的吧!”

刘长秀夫妇急忙:“哎呀,你看看,我们这啥都忘记了,快,快让我来做饭!”说着就要和面点火。

贺昌:“快不要了,我这里带着饭哩。”说着把碗里洗注射器的水倒掉,用暖水瓶里的水冲了冲,接着倒进自己身上背着的干粮袋里的炒面,再倒些热水用筷子搅拌起来。

刘长秀夫妇急忙:“这,这怎么行?”

贺昌:“行,今年是大旱年,能吃上这还不算好吗?”

刘长秀的丈夫急忙过去夺碗:“贺书记救了我儿子的命,不吃我们顿饭,我们怎么能过意得去!”

贺昌:“今年本来就是大灾年,你们还给政府捐出两担半粮食,生活一定够紧张的了,有点好吃的就留给这孩子吧,他是病人啊!”说完看看一旁的两个小女孩:“你们看,这两个孩子这么瘦,她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给营养啊,吃粗点不怕,但是要让吃饱。”

刘长秀:“不吃我们点什么,这无论如何使不得啊!”

贺昌:“大嫂,以后有空一定来吃,现在可真没那功夫等饭,马上我还得去开会啊!”

刘长秀夫妇无可奈何地站在一旁。

贺昌:“其实这炒面也是咱兴国老百姓给的,这其中说不准就有咱们家的一份啊!”说完对那大夫:“你又跑了那么多路,再吃点吧?”

大夫:“我吃得很好,你快吃吧!”

贺昌边吃边说:“咱们得赶快想办法培训一批医疗卫生人员,一定要尽快解决这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刘长秀:“这可实在是现在最迫切的问题啊!”

刘长秀丈夫:“这次孩子病了,我跑到十多里外的村里请大夫,结果人家早被人请走了,我问什么时候回来,家里人摇摇头,不知道。又跑了好远,到另一个村子里去找另一个大夫,情况还是一个样,可把我急坏了。”

刘长秀:“贺书记要是能给我们这村里培养下个大夫,我们这全村人可都应该给你磕头啊!”

贺昌:“要培养,一个村至少得有一名医护人员。”转而对那大夫:“咱们尽快搞几个培训班,由你来做这个计划怎么样?”

大夫:“可以!”

贺昌:“包括讲授内容、时间、地点和必须购买的简单医疗器械,如听诊器、注射器、温度计、血压计等所需的经费,以及师资问题等等。”

大夫:“好,我马上就着手搞。”

贺昌:“你先把群众目前最常用的一些药物列个单子,我让消费合作社他们尽快往回搞。”

13 中共兴国县委会议室 内 日

贺昌对众县委干部:“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固然重要,而动员和组织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卫生防疫运动,破除不卫生的陈规陋习,大力开展疾病预防工作更为重要。由于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等原因,农村里大都不注重卫生:一些污秽肮脏的东西随便堆积在屋里或居住地的周围。”

杨尚奎:“一些发霉、腐烂了的东西经过日光蒸晒最容易发酵传染疾病了。”

钟循仁:“更有经过战争的区域,不少死尸没有掩埋好,腐烂发臭,更容易发生瘟疫。”

贺昌:“我们各级政府必须把群众的健康事业放在心上,迅速成立卫生运动组织,帮助群众清除致病根源。每个城镇和大市场都要组织卫生运动委员会,以街道为单位,每十至十五户组成一个卫生小组。农村每个小乡组织一个卫生运动委员会,大乡则分村组织几个卫生委员会,每五至十户成立一个卫生小组。卫生运动委员会或卫生小组,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卫生工作负责……”

14 兴国县某村庄 外 日

全村男女老少都在大讲卫生,一派忙碌的气氛。贺昌高兴地看着这一切,边看边向村中的列宁小学校走去。学校里刚下课,学生们正在玩着,贺昌微笑着向大家走过来。

众同学:“贺叔叔好!”

贺昌:“好,大家好,让叔叔看看你们的手好吗?”

众同学:“好!”说着伸出各自的手来让贺昌看。

贺昌边看边高兴地:“好,大家的手很干净!以后要经常讲卫生,对吧?”

众同学:“对,我们老师也讲了,要时时注意卫生。”

贺昌:“如果渴了,敢不敢到下面那沟里喝水?”

众同学:“不敢,要喝烧开的水!”

贺昌满意地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