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

疫情防控中的“大白”身影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郑东慧

辛苦的核酸检验人员

深夜工作的检验人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有这样一群人,我们只在核酸检测报告上见过他们的名字,却不曾见过他们的忙碌模样、不曾听过他们疲惫的声音,他们在背后夜以继日地默默付出,保护着市民的健康。

2022年1月份至3月份,采集并检测4万余人,平均每月采样检测近1万多人次,标本及信息处理无一出现纰漏。曾经他们只是身穿白大褂的白衣天使,现在,因身上的隔离服又多个身份和任务——核酸检验人员。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石楼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承担了辖区内所有“愿检尽检”人群和重点地区返石人员核酸采样检测任务。他们轮班期间不停歇、汗水湿透衣襟、面部留下深深的痕迹、疲惫的身影随处可见,却依然执甲逆行,企业、工地、学校……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忙碌的“大白”身影。

“没想那么多,关键时刻,该上就上。”主动报名去做核酸检测工作的孟彦辉说。

实验室里,录入、检测、完成、审核、提交,每一轮标本操作都需要检测人员紧密衔接配合完成。需要他们专业严谨地对待每一份标本,对每一步检验负责,在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同时,既要保证检测过程的速度,还要有质量。

据石楼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郑翠巧介绍,检测人员在接收到标本之后,要先对标本进行灭活、编号等预处理,然后配好试剂提取核酸,随后通过PCR实验将相应的核酸片段扩增几百万倍,把相应的核酸检测出来,判断阳性还是阴性。每一份报告的背后,是实验室里十几道工序近5个小时的忙碌。

虽然检测工作任务量大,条件艰苦,但他们的成就感却非常踏实。“当成功采样,当看着检验结果是阴性,这些就足够了。”正是这份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彼此鼓励、理解、默契配合,高质量完成任务。

为跑出疫情防控“加速度”,石楼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领导及科室高度重视检测工作,从完善硬件设施、合理规划工作流程,到加大培训力度、扩大有资质检测人员队伍、参加室间质评、完成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等,为医院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平稳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如果说检测结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指令,检验人握在手里的就是‘信号枪’,所以说检测结果必须准确,绝不能发布任何错误的信号。”石楼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疫情防控负责人王红丽说。据介绍,从2月25日开始,对有太原旅居史以及其他中高风险区域返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需要核酸监测人员数量激增,截止现在累计完成新冠核酸检测量2万多人份。

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精神。每一个代表着平安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背后都是无数“检验人”挑灯夜战,用火眼金睛排查出的一份份“战果”。脱下防护服和口罩后的“检验人”,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泡白的双手、勒红的脸颊……正是因为有这群可敬可爱、默默付出的“检验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一次又一次经受住考验,为全县疫情防控交上了一份令市民满意、“石楼人”自豪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