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树亮
第二十七集 刚正不阿 ②
7 李德的“独立房子” 内 日
李德对博古:“贺昌不分场合乱谈游击战术,严重地干扰破坏着新战略战术的实施,这怎么行?”
博古:“贺昌同志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学修养,可惜没有机会受到系统的现代化战略战术教育,改天咱们带他去前线视察,让他增加点实战知识再说吧!”
8 前往广昌战场的路上 外 日
贺昌与朱德、博古、李德,带着几个警卫员和传令兵骑马向阵地上走去,贺、李等四人边走边谈,伍修权跟着当翻译。
李德对贺昌:“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在革命战争的战斗中固然是不可缺少的,可它毕竟只是战斗的辅助形式,具有决定意义的还是有堡垒的阵地战和锐不可当的‘短促突击’。”
贺昌:“到底应该采用哪一种战斗形式,这要根据战争的形势来决定。”
李德:“在当前,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这两种战术,才能赢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博古:“‘短促突击’战术是李顾问发明的最能有效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新战术,它对夺取这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
贺昌:“‘短促突击’不就是咱们常说的防御战中的反冲锋吗?!”
李德:“不,它不是一般的反冲锋,它是一种近距离的、突如其来使敌人躲闪不及的、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反冲锋。”
博古对贺昌:“‘短促突击’和有堡垒的阵地战相结合,实在是现时最好不过的战法了。”
李德:“咱们红军有了自己的阵地和堡垒,就可以抗击敌机的轰炸,减少伤亡,打仗就不用跑路了,可以减少红军的疲劳。敌人来了就消灭它,不来就练兵,提高杀敌本领,练兵杀敌两不误。”
博古:“过去,红军攻打敌人阵地上的碉堡,吃了不少亏,死了不少人,现在就让敌人也尝尝咱们红色碉堡的滋味嘛!”
李德:“在碉堡里储备上足够用的粮食、油、盐、蔬菜和一坛坛的猪肉,一坛坛的烧酒,饿了吃猪肉,疲劳了喝上碗酒,劲头就来了。”
博古:“咱们在碉堡里以逸待劳,敌人再多能把咱们怎么样?”
贺昌:“咱们没有钢筋水泥,费九牛二虎之力修筑的碉堡,敌人一炮就毁了,能起多大的掩护作用?放上一坛坛的酒肉自然好,可咱们到哪里找这么多的酒肉去呢?要知道,战士们现在是连肚子都填不饱啊!”
李德:“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嘛,要发动群众,要相信群众的力量!”
贺昌:“群众的援助能力不是无限止的。而且,躲在碉堡里没有一点机动性,完全放弃了在有利条件下,即在敌人的外部交通线上或在苏区内部给敌人以歼灭性打击的可能性,那不是净等着挨揍吗?”
博古严肃地:“李顾问的战略战术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战术,不允许任何人对它有任何的怀疑与抵触情绪。”
贺昌:“孙子曾说:‘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讲的办法如此之多,咱们为什么不选用,硬是要取‘死守’两个字?”
李德:“你这还是毛泽东那一套!”
朱德:“过去我们一直就是运用毛泽东同志的这种灵活机动的打法,创建和发展了根据地。”
朱德身旁字幕叠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
李德:“过去是过去。过去敌人打的是速决战,可以采用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办法。”
博古:“可现在呢,敌人变卦了,采用的是一种特别的战术,这种战术的特点就是‘堡垒战’。”
李德:“在这种新战术面前,如果还想玩弄诱敌深入把戏,那完全是梦想!”
贺昌:“敌人虽然采用的是‘堡垒战’法,可它总不会一直待在碉堡里吧,一直待在碉堡里他们怎么向前推进?既然要向前推进,它就得走出碉堡,咱们不就可以伏击、袭击了吗?”
李德:“敌人很谨慎,每次推进的步子都很小!”
贺昌:“根据敌人的行动计划来判断,他们每次前进至少要走十五至二十五甚至三十里,在这种距离内,咱们完全可以进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嘛!”
李德:“在广昌战役展开前,我们也曾试图运用这种战法,可是相持了两个星期毫无战果,敌人不给咱们这个机会嘛!”
贺昌:“机会当然不可能是时时处处都有;可咱们丧失了机会的战例也并不少见吧!”
李德:“苏维埃的红色领土一寸都不能丢。”
博古:“放弃领土退却逃跑,不仅会使咱们的地盘缩小,人民群众遭受荼毒,而且在政治上有严重后果,它会为敌人搞咱们失败了的欺骗宣传提供依据,你知道不?”
贺昌:“红色领土一寸都不丢失那当然好,可自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咱们丧失多少领土了,死守能守得住吗?”
博古:“咱们之所以老打败仗,失误不在战略战术上,而是由于敌人过于强大。”
贺昌:“这些你们是听谁说的?”
李德:“这些当然是无法证实的。不过有间接的迹象完全可以证明。萧劲光见敌就逃,不就是受游击主义影响的结果吗?”
贺昌:“萧劲光是一员猛将呀!”
李德:“幸亏你们政治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提高了部队内部的自觉纪律,建立了与老百姓的模范关系,促成了士气的空前高涨,这才减轻了一些损失。”
博古紧接着:“要不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啊!”
贺昌:“正是由于广大干部战士在关键时候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才部分地挽回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要不是这样那后果才真是不堪设想。”
博古:“你错了,你在认识上有极大的错误!”
贺昌:“试想想,要不是萧劲光在敌强我弱,根本无法取胜的情况下果断决策,把部队及时撤下来,那点兵力不是全完了?”
博古:“咱们必须相信共产国际,相信李顾问的决策!李顾问可是正儿八经伏龙芝高级军事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啊!”
贺昌:“我一点也不怀疑李顾问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过人的指挥才能。”
博古:“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好!”
贺昌:“可外国军事教科书上的东西,不一定完全适合咱们中国的情况。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的实际有很深的研究,而且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他的意见、建议多做些研究,一定会对咱们大有好处的。”
李德:“你至今仍然在怀疑咱们的打法,是不是?”
贺昌:“战略战术的好坏,要由战争的实践来判断。过去为什么总打胜仗;改变战法以来,为什么连连失败?这可实在值得咱们深思啊!”
朱德:“是啊,这是值得咱们深思的!”
贺昌:“这么多红色战士的性命握在咱们手里,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握在咱们手里,这职责太重大了。咱们的工作差之毫米,失之千里,稍一不慎,造成的损失便无法弥补。”
朱德:“是,贺昌说得一点不假!”
贺昌:“我非常恳切地希望你们为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着这么多战士的性命,再认真考虑一下咱们下一步的打法!”
四人说话间来到阵地前沿。天空中,敌机狂轰滥炸。地面上,敌人的炮火密集地攻击着。我军阵地上,砂石血肉横飞,草木俱焚。
贺昌痛心地:“快下令撤兵吧,这样拼消耗的战争可不能再往下打了!”
李德对传令兵:“传我命令,坚决顶住!加紧修复工事!绝不能再让敌人前进一步!”
贺昌大声地:“多坚持一分钟,咱们就得多付多少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你们难道看不见这血肉横飞的事实吗?”
博古:“这是苏维埃道路与殖民地道路的决死战争,要么胜利,要么死亡!”
正说话间,一颗炮弹落在李德身边,李德急忙拨马而逃,贺昌的马被撞受惊狂跳,贺昌被摔下马,腿部顿时血流如注。
几个警卫员急忙将贺昌扶起。
9 红军医院里 内 夜
一大夫在给贺昌包扎伤口。
贺昌看着院内不断地抬进来的伤病员问那大夫:“今天又有多少伤员?”
那大夫:“多啊,今天的伤员更是多!”
贺昌推一把那大夫:“别管我了,快去抢救别的战士吧!”
那大夫:“不行,你的伤势很重。”
贺昌:“去吧,快,他们的伤比我的重,万万耽搁不得!”
10 博古办公室 内 日
周恩来神情严肃地对博古:“你怎么撤贺昌政治部主任职务了?”
博古:“贺昌他受重伤了。”
周恩来:“伤在腿部,内脏脑子又没受影响!”
博古:“撤销贺昌的职务是李顾问的意见。”
周恩来:“李顾问一再称赞贺昌他们政治思想工作搞得好,为什么反而要撤人家的职?撤了这样的同志的职,咱们怎么向广大干部战士交代?”
博古瞠目结舌:“这……这……”
周恩来动情地:“更何况现在大敌当前,岂是换将之时?”
11 李德的“独立房子”里 内 日
李德对博古:“你又让贺昌复职了?”
博古:“大家吵闹着让给复,不给复众人不服,现在大敌当前……”
李德气恼地:“你这个人,没有一点主意!家有百口,主事一人;都由了别人,要你这总负责人干什么?”
博古:“民主点好嘛!”
李德:“刚刚撤下来就给复职,这是闹着玩吗?你们中国人不是讲,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这个总书记,就一点也不注意自己的威信?”
博古不知所措地皱起眉头来。
12 贺昌办公室 内 日
邓小平对贺昌:“最近,红三军团又伤亡近五千人,其中团长以下干部都近千人了!”
贺昌叹息着:“哎呀,这仗是越来越被动了!”
邓小平:“广大干部战士要求改变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忽然,总政治部一工作人员走进来:“报告贺主任。”
贺昌:“请讲!”
那位工作人员:“博古同志指示,由于咱们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多数是原来的红军战士,缺乏现代战争知识,难以理解李顾问的战略战术,因而要求咱们政治部组织广大干部战士,认真学习、讨论,深刻领会李顾问的有关论述。这是博古同志的指示信。”说着把手里的指示信递给贺昌。
贺昌把博古的指示信扔在一边,接着对邓小平:“咱们是否可以尽快搞出两篇有份量的论述游击战争的文章来呢?”
邓小平高兴地:“完全可以,我马上就去搞!”
13 博古办公室 内 日
李德拿着一张1934年7月25日的《红星》报怒气冲冲地走进来,将该报上《把发展游击战争提到政治的最高点》的社论放到博古面前:“咱们提倡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而《红星》报却大唱反调,大肆鼓吹游击战术,还要把它提高到政治的最高点,这不是在批判咱们吗?”
博古看着报纸。
(特写)《红星》报《把发展游击战争提到政治的最高点》一文
博古:“他们还在企图说服咱接受他们的错误打法,太可笑了!”
李德:“《红星》报是总政的喉舌,这关系着党的大政方针,关系着红军战略战术的大问题,没有贺昌主使或支持,他邓小平敢这样搞?至少也是默许!”
博古皱起眉头陷入沉思。
李德:“必须立即撤销贺昌、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迅速掀起批判他们反党乱军罪行的斗争!”
博古愁眉苦脸地:“现在可真不是时候。”
李德严厉地:“为什么?”
博古:“战场上一败再败,本来大家就都有情绪,再这样搞……”
李德:“《红星》报是咱们最有影响的三份报纸之一,造成的影响可实在不可低估啊!”
博古:“反正部队就要大转移了,届时让他们留守根据地,不就等于撤他们职了吗?”
李德:“到时肯定又会有人出来为他们说情,你能拿得定主意吗?”
博古:“我一定把他们留下来!”
李德:“好,到时我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