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网站查询汾阳相关历史资料时,发现一本1933年由山西省教育厅编印的《山西省第一届举行全省中学学生毕业会考工作报告书》,该书记载了当时山西省首届全省中学学生毕业会考的筹备、组织等相关情况,这里面还发现汾阳有两所学校参加了此次会考。
那这两所学校参加会考取得的成绩又如何呢?带着疑问,笔者逐页翻看一探究竟。
该书由时任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汾阳人冀贡泉作序。冀贡泉,1932年,被任命为山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由此可知,此次会考是为冀贡泉当教育厅长第二年的工作任务之一。书中关于此次会考的“筹备过程”中介绍到,原本1932年教育部要求全国举行中小学生会考,但山西教育厅刚刚更换厅长,“时限所迫,敢办不及”,所以请示教育部延期举行。从序里还可知,此次会考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办,是民国成立以来首创。冀贡泉在序中还写到“余从公有勤癖,凡曾从余者,皆以为苦,兹则余亦觉其苦矣”,从其话语中可见此次会考组织不易,相当辛苦。
参加此次会考中等学校共计55所,考生3200余名。组织者考虑到人数众多,路途遥远者交通、食宿不便等客观因素,于是将全省划分了12个区,按照规定,届时同时同题进行考试,所考科目初级中学为国文、算学、历史、地理、自然、英语等;高级中学为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英语等。汾阳由于地理位置佳,交通便利,文化深厚等原因被列为全省十二区之第七区,并依会考相关规定于1933年5月26日成立了区会考办事处,处长为时任县长韩明甫。汾阳设两个考试场,共有考生111人,其中初级生98人,高级生13人。第一考试场为实验小学校,设有六间考室,考生98人;第二考试场为城区公立第二女校,设有一间考室,考生13人,这13人应为高级生。会考时间高级中学为1933年6月10日至6月13日,上午八点到十一点,下午二点到五点,为期四天,初级中学为6月10日至6月12日,上午八点到十一点,下午二点到五点,为期三天。
以上部分简单介绍了此次会考及汾阳考区参加考试概况。那此次会考汾阳考区有几所学校参加呢?答案是两所,且这两所学校均为汾阳本土学校。那这两所学校是哪两所学校呢?这两所学校取得的成绩又如何呢?接下来为您一一揭晓答案。
由1933年8月31日,山西省教育厅榜示(第二号)可知,参加此次会考的汾阳两所学校为铭义中学(高中部和初中部)和公立河汾初级中学,山西省教育厅榜示(第一号)虽公布参加会考学生成绩,并按照分数高低进行了排名,但稍有遗憾的是这些学生属于哪所学校没有说明,导致这两所学校参加会考考生姓名和具体成绩未知。学校排名是根据参加考试学生各科成绩按照百分比折算之后各科相加之分数然后在根据折算后的全体学生总成绩的平均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平均分数又分甲(80分至100分)、乙(70分至79分)、丙(60分至69分)、丁(不足60分)四个等次。
此次会考高级中学共9校,铭义中学高中部,最后平均分64.43分,同新民中学、三晋中学、云山高级中学位居丙等。甲等暂缺。乙等学校有四家,分别是平民中学、铭贤中学、进山中学、成成中学。丙等一家为并州中学。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铭义中学。铭义中学是1915年由美国卡尔顿学院基督教公理会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铭义中学,与其他学校合并更名为 “山西省立汾阳中学”,办学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建校史。
此次会考初级中学共54校,铭义中学初中部最后平均分69.98分,河汾中学最后平均分65.48,这两校均位列丙等。甲等校暂无,乙等有18校,丙等有31校,丁等有5校。河汾中学前身为1906年汾州府创建的“汾州府中学堂”。1913年,河汾中学由汾阳、平遥、介休、孝义、临县、离石、中阳、石楼八县公立,1949年并入汾阳中学。
综上所述,参加此次会考的这两所学校名称及取得的成绩谜团均揭晓,成绩虽然不是太高,都为丙等,但放眼过去那个时代,能取得那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两所学校在汾阳周边县里依然是当时学子首选的好学校。
现如今,汾阳中学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校内有多栋中西合璧的小洋楼等古建筑,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河汾中学占用汾阳师范部分建筑重新创建。这一史料的发现,既可以填补汾阳教育史相关资料,也可充实两校校史,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