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全市加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好

本报讯 (记者 梁瑜) 新时代新时期,我市戏曲创作部门创排现代戏《刘胡兰》,成功入选中国“十艺节”参演剧目,并获得“文华剧目奖”,创排了传统古装戏《辽国公主》,作为近年迎两节文化惠民活动剧目隆重上演,并参加了山西省杏花奖的评选。以精彩剧目排演为引领,全市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目前全市中小学国学教育呈现良好态势。

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各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可利用的空间设置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利用楼梯台阶、墙壁或学校外墙,或诗或画;也有部分学校利用学校文化园地、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办国学专栏,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传统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部分学校编写具有传统特色的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教育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文化盛典中聆听古人圣贤的心声,在诵读与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教育与主题活动实践相结合。我市积极落实省、市德育工作文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学校充分抓住传统节日,做足传统文化的大文章,积淀厚重文化,积极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提高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教育与研学实践相结合。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研学旅行纳入到传统文化教育中,逐渐涌现出研学品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全市启动实施“校长教师培训三年提升计划”,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对全市普通高中校长、教师进行全覆盖提升培训,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所有教师和校(园)长提升培训,三年实现基础教育段教师、校长的理念、教学、管理全覆盖培训。启动全市普通高中校长、教师和市区四所综改初中专任教师培训、体彩公益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顶岗支教项目乡村教师培训、市直三所局属幼儿教师培训,各项目均已进入收尾总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