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艳 通讯员 王公式澍) 为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提高县域防汛抢险快速反应、组织决策和抢险救灾实战能力,近日,战汛·2022中阳县水域搜救综合演练在中阳陈家湾水库举行。此次演练由中阳县应急管理局、中阳县水利局主办,来自市域各蓝天救援队、吕梁市应急综合救援支队自然灾害救援大队、交口县应急森林消防专业队和消防救援大队等13支队伍共计110余名队员参与现场演练及技术交流。
本次演练共设置11个演练科目,分别是舟艇编队行进侦察搜索、无人机侦察及抛投救援、水上遥控机器人救援、近水域岸际救援、孤岛抵岸救援、单板救援、活饵救援、翻舟自救、橡皮艇无动力划船、离心力救援、水下声呐和生命探测仪扫描定位、潜水救援。同时对蓝天救援队水域搜救指挥协调管理系统、后方信息平台支持、后勤综合保障、安全督察等模块进行实战检验。
演练现场模拟中阳县陈家湾水库库区上游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突降大雨,洪水席卷而来,库区水位暴涨。按照设定,此次演练中,在水库游玩的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或落水,孤岛有人被困,具体人数位置不详,情况十分危急。蓝天救援队立即组织水上搜救,4架无人机腾空而起,通过高空侦察,确定了近岸和库中多名落水群众具体位置。正在水库大坝西侧巡逻的蓝天救援队员使用抛投绳包救人法将两名落水群众抛绳施救助其上岸。一架无人机牵引救生圈快速飞抵库中,向落水群众定向抛投救生圈,落水者在救生圈的浮力加持下自主奋力游向岸边。
“看,水上机器人!”在岸边蓝天队员的操控下,一架橘黄色带有反光条的“救援飞翼”划破水面快速向被困群众飞驰而去……“这个水上遥控机器人又称水上救援飞翼,通常情况下可以对1.5公里左右的救援目标进行救助,它内置GPS定位系统,续航时间可达60分钟,时速20公里每小时。可以实现一键返航功能,被救者只需要抓紧扶手,通过岸际人员操作返回岸边。效率数倍于人工救援。”在现场客串演练解说的山西蓝天救援应急协调中心主任、吕梁市蓝天救援队队长王新彦向大家介绍。
“这里是无人机侦查组,报告现场指挥,通过无人机侦察发现库区西侧近岸孤岛有6名受困群众!”无人机侦察组向现场指挥部报告,现场指挥立即发出救援指令,指示舟艇组立即赶赴库区西侧孤岛水域抢救受困群众。2艘快艇立即驶出,其中1艘作为主救援艇,另一艘则作为保障艇及时跟随。一分钟后抵达设定孤岛,救援艇利用舟艇动力推力,使橡皮艇头部抵住岸边固定物或浅水处,建立岸船通道,6名受困群众快速登船,在保障船的护送下安全抵岸。
此时,无人机侦察组在近岸约50米处又发现一名落水群众,救援小组成员迅速携带单板出击。划水单板原本是一项源于美国夏威夷的运动项目,由于具有入门简单迅速,机动性强,近年来成为了水域救援的一项重要工具。在救援过程中,救援队员以手为浆,快速靠近落水者,使用翻板技术将落水者拖上单板,然后救助回岸边。
与此同时,根据一名获救人员反馈,在他刚才落水的周围还有一名落水人员,在救援舟艇到达后,已经不见踪影,怀疑溺水下沉。现场指挥部立即派出了水下3D声呐技术人员进行扫描,并释放水下机器人背负生命探测仪进行精准定位。通过3D声纳和生命探测仪的组合定位,潜水救援员赶赴事发水域。潜水员接近目标后,使用气瓶快接充气式潜水打捞浮力袋将目标固定,通过浮力袋起吊打捞。
此次应急演练是在全国第21个“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的一项重要实战演练,科学全面、准备充分,贴近实战。参演单位配合密切,救援队伍精神饱满,团结协作,行动迅速,运用了无人机、水上水下机器人、水下声纳等先进的救援设备,开展了11个科目的演练,有效检验了水域应急救援力量快速响应与协同作战应对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水域突发事件如何指挥协调、如何迅速响应、如何抢险施救积累了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