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故乡的夏天总是倏然而至。
“知啦,知啦”,岚城河两岸的蝉和青蛙总会此起彼伏地赞美夏日的种种欢乐,六孔桥下清澈的河水依然流淌着,把满腔的绿意不知疲倦地沃灌着故乡的田园,走过春,走到夏,走过年年岁岁!
故乡的夏天,如同上帝用心调制的一块调色板——它光彩夺目,色调空灵,层次分明。瓦蓝瓦蓝的天空,一腔碧绿涌动的岚城河,青灰色的手工瓦,斑斑驳驳的黄土矮墙,漫天峁之外青山一重又一重,涨红脸膛的高粱,青翠欲滴的小辣椒,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牵牛花,在故乡山野之风满是爱意抚摸之下,翩翩起舞。
故乡的夏雨,最是令人充满怀想。故乡的夏雨,俗称“过云雨”。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云销雨霁,故乡便沉浸在一大片久违的青绿之中——温柔旖旎,细腻丝滑。更为神奇的是,民间传说,雾气迷离的庙梁之下,每逢紫宝石时隐时现的时节,老天爷就会给村里的百姓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顺着黛绿色的瓦檐,成群结队的水滴飞流直下,自然自如散落在青石板石阶上,恍然就有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想必,宋徽宗穿越时空,梦回岚城,太平盛世,歌舞升平,人间只此青绿,该会有更熟悉的感受吧!
雨过天晴,幽微的青草香,飘零的泥土香,还有散发着各种诱惑的桃李的香味,纷纷涌进大家的鼻孔,无情地勾引着大家肚子里的馋虫呢!
彼时,我们哥几个总是喜欢拽着奶奶的衣襟,陪着她老人家慢慢走过小镇的青石街。五分钱的老冰棍凉透心哇,糜子粉上配得是芥末哇,锄片饼子垫的是红糖呀,圪崩崩吹塌没弄弄……小镇经营者的手艺都是来自祖传绝学,且绝对价格公道经济实惠。依稀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曾经躲在奶奶背影织就的阴凉下,慢慢悠悠地抿冰糕棍棍的场景。冰糕棍棍上有糖有蜜吗,值得孩子们如此咂摸,反复玩味?
如今,青石街依旧,可奶奶不在,这么温暖的记忆就是在梦中也是一种奢求啊!
走到仓街的尽头,便是程氏书房院遗址。历经岁月侵蚀,祖先们的荣光已经风云流散,书院只剩残垣断壁,唯独那一棵粗壮的古柏树墩守护着寂寞的书院,那些隐藏年轮里的曲曲折折只能向同病相怜的丁字街诉说。听奶奶说:“这棵千年古柏下,曾经有过一个程氏书房院。精工打造的桌椅,布置高雅的教室,端庄严肃的先生,都是一时的上上之选呢!”。
相传,程氏书房院学生多,班级多,坚持时间长,不知帮助多少人跳出了农家踏上了仕途实现了梦想。可惜,后来世事变幻,新学兴起,书院便日渐式微,就慢慢湮没在了时光的长河里,成为了不可提及的过往。言语之间,奶奶脸上尽是掩饰不住的叹息与无奈。
恍惚中,我缓缓地伸出手臂,慢慢地闭上双眼,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这树墩的年轮,这就是我们岚城千年岁月的褶皱啊,这就是我们祖先们曾经的荣耀啊,这就是宋柏脚下开枝散叶的梦想啊,这就是程氏书房院里经久不衰的琅琅的书声啊……
千年古镇,青石为阶,黄土垫道,蝉鸣四起,微风吹拂,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柴门缓闭——此时此刻,远行游子慢慢悠悠地依靠着城墙,小心翼翼地把那一根珍藏已久的冰糕棍棍抿了又抿,心灵就又好像得到了一种长久未得的安慰。
缓缓睁开双眼,晚霞灿烂,炊烟升腾,微风过耳,世界其道大光——奶奶颠着小脚在河边来来回回地徘徊,深情地呼唤我们兄弟的乳名,而我和兄弟们正在深水下快乐地畅游,举着荷叶伞一波一波晃晃悠悠地漫过她老人家的脚下。
“啊呀,我的爷爷们啊,快些些上来!”看着奶奶满脸紧张的样子,我们笑得几乎呛了水。
……
栖鸟打翅轻抚水,绿柳垂条锦鲤游——潺潺的岚河水川流不息,至今吟唱着故乡夏日里那些无人问津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