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

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

吕梁山上的妇救会

织布机

标准布

杜凤英画像

抗战日报关于妇女劳动英雄张秋林的报道

第六区碾则焉行政村1946年一期标准布统计表

看到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这台织布机,我们自然就会想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妇救会和它组织发动的纺线织布运动。

几十台织布机汇聚在一起,与纺车阵容默契配合、遥相呼应,嗡嗡的纺轮声和嗒嗒的织布声,跟妇女们的说笑声、小曲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了那个时期的一道独特而壮美的风光。她们一起组成了一种特殊的抗敌战阵,支撑和点燃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妇救会是妇女救国会的简称,它在整个敌后全民抗战中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后勤力量。妇救会在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妇女为党领导的军队纺线织布做军鞋、备战军粮、照顾伤员等。它以其巨大贡献充分展现了妇女在抗战中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杰出作用。

我军从红军时期就提倡妇女解放,就有大量女性进入部队。但在抗战初期我党提出全面抗战主张后,却出现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战场是男人的事,女人应该走开。针对这些错误观点,毛主席说:“妇女在全面抗战中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教育子女,鼓励丈夫,教育群众,都要通过妇女来完成……妇女的力量是伟大的,现在抗战要有妇女参加,生产也要有她们。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妇女的参加,就不会取得成功。”为此,延安专门开设了妇女干部学习班,大力提倡妇女参政议政和参与艺术创作。更具标志意义的是,1939年,中国女子大学成立,毛主席还在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说: “中国的革命运动,以及将来的新中国建设运动,绝不能缺少妇女。”随着妇女救国会的普遍成立,妇女支前活动,成为了一种有组织、有规模的声势壮阔的社会行动。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旧时代,妇女长期处于被歧视、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是共产党和妇救会把妇女从社会的底层和重压中解放了出来,特别是抗战时期,共产党把妇女解放运动扩大到了所有解放区,妇女从物质上、精神上、权利上、地位上真正地得到了尊重,不但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有了做人的尊严,而且还被动员参与进了为民族解放而战的革命队伍行列。这种开天辟地的全方位提升和解放,使解放区广大妇女焕发出了巨大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演绎出了一曲又一曲牺牲和奉献之歌。

晋绥边区临南县纺织大生产运动组织开展得轰轰烈烈,战绩辉煌。1943年发展织妇9884人,到1944年就猛增为16604人,仅1944年就织出标准布33169匹。在那些不种棉花的地区,妇女从来不会纺织,只是用坨捻线,老百姓衣服也非常破烂。针对这种地区,政府发放贷款,贷发棉花、工具,妇救会和群众团体积极开办纺织训练班,纺织运动也迅速开展起来。

在纺织运动中,妇救会干部是纺织技术的积极推广者。妇女干部和积极分子带头先学,掌握技术后,她们就身背棉花、纺车,步行到各村去开办训练班,搞层层培训。每到一村,都要走家串户,到群众家里去,手把手地教纺线、织布。经过妇女干部们的艰辛努力,逐渐使妇女群众及公婆丈夫们看到了纺织的好处,于是纺织业在各村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其中妇救会干部所付出的牺牲和奉献是不可估量的。

柳林县成家庄碾焉村妇救会干部张秋林,出生贫苦农民家庭,8岁就学会了纺棉花,到12岁就成了同龄人中的巧手。15岁她出嫁后夫家跟她家一样贫穷,第二年添了孩子后生活更加窘迫,靠丈夫外出打工、自己纺花织布也实在维持不了生活。于是,曾迁居别村租种土地,但结果还是无法维生。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展开后,他们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为此,张秋林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起来斗争,推翻剥削和压迫,求得彻底解放。

1938年冬天,张秋林冲破家庭束缚参加了妇救会。1943年,张秋林升任乡妇救会秘书。她不但自己纺花织布为抗战作贡献,而且跑乡串村组织起了纺织小组25个,1944年又创办“秋林合作社”,仅一个月就交布1940匹。1945年秋林合作社继续扩大,5月到8月共贷款收标准布6000余匹。她为完成晋绥边区提出的“十万人穿衣,全凭女同志”,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此她连续三年被边区政府评为妇女特等英雄,同时成为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及县议员,群众称她是“咱边区的女状元,新社会新妇女的典型”。

临县小甲头乡韩家山村妇女韩国林,冲破家庭公婆阻挠,积极参加妇救会和纺织培训班,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她发动全村妇女自行组建起23个纺织互助组,第二年她在纺织互助的基础上又创办了纺织合作社,创办了妇女纺织厂,用先进快机、轮机取代了土机,大大提高了纺织工效。由于韩国林在纺织运动中取得显著成绩,被晋绥行署授予“妇女特等英雄”。

仅1942年至1944年, 临南县3.2万名妇女共计织标准布36.9万匹,每个妇女平均完成3匹,所产布匹除保证军需供应和县民穿衣需要外,还支援了陕甘宁边区军民10万余匹。

晋绥边区妇救会,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支前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有不少妇女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离石县妇救会干部杜凤英,被捕后宁死不屈, 保守组织秘密,被敌人残忍杀害。被捕后被扒光衣服,游街时高喊:

“同志们!不要怕!要挺起腰杆来做斗争!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妇救会干部刘世英,1941年在山焉下乡时中弹被围,敌人看到她长得漂亮,就说“早知道是这样就不伤你了。你跟我到城里当太太享福吧。”刘世英破口大骂:“你这种汉奸走狗,也能算个中国人?” 汉奸恼羞成怒当即就用刺刀刺死了她。在晋绥边区像杜凤英、刘世英这样壮烈牺牲的妇救会女干部不在少数,她们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中国“妇女救国会”,为挽救我们垂危的祖国曾做出丰伟卓绝、不可磨灭的贡献,伟大的妇女救国会英烈们永垂不朽!

(本稿件文、图均由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高宇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