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 刊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报告原文

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会内解读

杨辉利代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党委委员、护理部副主任):

五年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这五年,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面向未来,要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们医务工作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爱心、暖心、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

马捷代表(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是踔厉奋发、迎难而上的五年,是勇毅前行、开创新局的五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五年来,从设施落后地区的交通改善,到交通瓶颈区域的提质升级,再到农产品、特色商品走出田野乡村,我们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作用,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上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会外连线

韩华(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立足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高度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作出的科学评价。

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齐志明 黄福特 申智林)

三件大事

报告原文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会内解读

王传喜代表(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这十年也是代村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我们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三产融合不断提质扩容,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们一边谋划自身发展,一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帮助了200多个贫困村、1万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接下来,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杜小刚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

新时代的十年,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和决心。

奋进新征程,无锡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集群转型与数字转型结合,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同步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和现代化教育强市;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会外连线

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这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了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常钦 盛玉雷 肖家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报告原文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会内解读

郭新立代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不仅仅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更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能够在中国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张彦代表(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会外连线

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复兴的中国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深入探索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大党独有难题,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创新;准确把握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向何处去提供了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最好证明。

郭庆松(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下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就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理论武装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钥匙”和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张垚 王昊男 王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