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网格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

大社区格局成我市基层治理新亮点

本报讯 (记者 梁瑜) 今年以来,文水县凤城镇完成11个社区、14个城中村整合,成立了11个社区党委,党委书记负责社区和对应行政村的全面工作,逐步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转改衔接。将村与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合二为一,重新根据社区职能进行分工,建立大社区服务格局。这样的“村改居”大社区工作办法, 改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新路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续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我市把加强基层服务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加强党建引领,健全组织体系,发挥网格员作用,夯实基层堡垒,提升治理效能,更加精准地服务群众和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成绩。

持续推动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优化管理体系,减少管理层级,构建了四级综治中心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指挥体系,全市135个乡镇(街道)、1835个农村、292个社区全部完成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

强化运行管理,推动服务管理精细化。全市坚持把制度执行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完善运行机制,统筹整合党建、社保、应急、社会救助等各类网格,将职能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各类网格统一整合,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由“单一”向“综合”、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着力改变以往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的现象,实现了一网共享用、一网管全局。

“村改居”后,文水县凤城镇由村支部书记兼任社区党委书记统筹管理辖区事务,原社区书记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村支部副书记和社区副书记任党委委员,原社区班子成员和农村“两委”重新分工,全面参与村(社区)工作,建立大社区服务格局。

按照“全域覆盖、界定清晰、便于管理、利于长远”的原则,全市坚持把网格员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服务管理质效的关键,加强能力提升,明确网格员治安巡逻、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预警、社情民意收集、基础信息采集、便民服务、法治宣传等职责任务。按“网格长+网格员+辅助员”的团队架构,构建了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物业人员等参与服务管理的服务团队,全市共农村网格员3977名,社区网格员3097名,实现了“一格一员”,网格员“报大事、办小事”的工作常态。

实行全服务区网格化分区管理以来,凤城镇及时跟进建立网格党组织,选优配强网格管理员队伍。14个社区基本完成五级微信矩阵群建设,成立589个党小组,2626个党员中心户,做到村(社区)不漏户、每户不漏人,初步形成“村(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微网格)—党员中心户—群众”党建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微信矩阵的“全科”作用,实现网格无缝隙、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