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

临县话里一百个典型字词的说法(二)

□ 李海光

dū。用指头、棍棒等轻击轻点:dū一个点儿。临:dū点;dū个戳子;个红印印;指dū;dūdū打打。

dū。肛门,屁股。《何典》三回:“把药吃下去,犹如倒在狗里,一些也没用。”蒲松龄《日用俗字·果实章》:“瘪胡芦犹治病,干巴桃子亦能医。”临:油瓶捣了个,尽留下个嘴嘴;赤坐在凌地下,谁愿意笑话谁笑话;沉;底纳屎着。

è。指盖在炭灰中的火种。明《上元后一日得合字》诗:“兽炭隐残。”火,把火焖住。临:把火è住;è火得用烂碳。

gǔn。用石头做的圆柱形的能旋转的滚压工具。如碌碡之类。用磙子滚压。临:碾子上磙(去皮壳取米);磙谷;磙糜子。

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聒耳;聒噪;吵扰;吵闹。杜甫《北征》:“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白朴《梧桐雨》第四折:“则被他诸般儿雨声相聒噪。”临:聒人;聒死人哩;聒人哇哇地。

hán。含在嘴里。吃。《汉书·货殖传序》:“而贫者褐不完,hán菽饮水。”古代殡殓时把珠、玉之类放在死者的嘴里。《晋书·皇甫谧传》:“殡hán之物,一切绝之。”临:hán奶奶;口hán钱。

hè。担,扛,背,担负,承担:荷锄;荷枪。张衡《东京赋》:“荷天下之重任。”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戴月荷锄归。”荷枪实弹。临县人古代搬运东西的最基本方式是脊背背、肩扛、担挑,完全符合“荷”的本义。延续到今天,手里拿着东西说荷,肩上挎着也说荷,兜里装着也说荷:háng,hé,荷来;荷上;荷着;荷东西;荷上两个钱;沉得荷不动;多荷上些;少荷上些。

è。用淀粉和肉末、淀粉和胡萝卜泥蒸得的荤、素熟食。临:荤;素;炒;沾。

骨殖

gǔshi。尸体腐烂后剩下的骨头。临:骨殖痒(欠揍);着住你的骨殖。

kàng。干涸;干渴:牛有了草又有了水,就不饿不炕了。临:嘴里炕得危了;炕哩,喝口水;解炕。

piǎ。房顶。临:瓦;三天不打,上 揭瓦;沿piǎ底避雨;沿piǎ底歇凉凉;piǎ上长出瓦虫虫。

hū bāo qì。煮粥过火时所产生的焦臭味。比喻闷气。《金瓶梅词话》七五回:“也有这大娘,平白说怎的,争出来hū包气。”临:饭hū包哩;闻见hū包气哩;hū包了(欠下的不给了)。

huàn。洗:浣衣;浣纱。韦应物《寄卢庚》:“乱发思一栉,垢衣思一浣。”涤除。王安石《夏夜舟中颇凉有感》:“未秋轻病骨,微曙浣愁肠。”唐代官吏每十天给假,休息沐浴一次叫浣。临:浣洗;浣洗衣裳;浣洗条被。

jī。土坯,未烧的砖坯,亦指用泥土或炭屑抟成的圆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唐北庭都护府故城〕周四十里,皆以土墼垒成。”《后汉书》:“廉洁无资,常筑墼以自给。”临:泥墼子;脱泥墼子;搬泥墼子;泥墼子墙。

jī。男子外生殖器。《红楼梦》七五回:“〔舅太爷〕并没有输掉jījī,怎么你们就不理了?”临:jījī(昵称小孩的jī)。

dié。吃。临:咥了一碗好面;咥了一大碗擦擦。

jiā。公猪。《左传·哀公十五年》:“舆jiā从之。”指雄性动物。《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jiā鼠屎。”临:jí,jiā猪(未骟能配种的公猪)。

jiān。阉割过的公牛,阉割。《齐民要术·养猪》:“其子三日便掐尾,六十日后犍。”临:犍牛;大犍牛。

jiǎnliǔ。小偷,扒手。用剪断绺带盗取钱袋的动作代表小偷。临:逮地剪绺了;当剪绺的;街上有剪绺嘞,操心些。

jiàn。斜着支撑:打牮拨正(房屋倾斜,用柱子支起弄正)。撑屋使不倾斜。清《蚓庵琐语》:“郡主谋牮直之,计费不资。”临:打牮;撑上一根柱子牮住;墙塌呀,牮住些。

jiě。母亲。明《客座赘语·父母称谓》:“羌人呼母曰jiě。”临县话称母亲的母亲为“jiě婆”:jiě(外祖父);jiě婆(外祖母);jiě家(祖母的娘家人)。

kē。敲,碰:kē烟袋锅子。《西游记》五六回:“这大圣把金箍棒幌一幌……kē着的骨折,擦着的皮伤。”临:kē打净;kē烟袋脑子;kē打一下簸箕。

liáo。缝缀,缝合。《书·费誓》:“善liáo乃甲胄。”临:liáo贴边;liáo几针;liáo边边,旦沿沿。

jiǎo。用剪刀剪:把绳子铰开。临:铰断;剪子铰;铰指甲;铰羊毛。

jué。骂。临:jué人;jué人鬼;打人休打脸,jué人休揭短。拤qiá。用两手掐住。临:拤一颗云瓜;拤儿抱女;圪拤拤地。

阡 qiān。田间南北向的小路。《藉田赋》:“遐阡绳直,迩陌如矢。”墓道。欧阳修《泷冈阡表》:“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道路。南朝《宿东园》诗:“荒阡亦交互。”临:阡里(家里的地下);土阡;砖阡;扫阡;冰糖水撒阡,活到那个田地上了;把鞋脱到阡里。

临县人的原始居住方式是坐北向南的土窑洞,窑洞的地下是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土质地面,与窑洞的门同向。临县埋葬人采用的是土葬,墓道也是长方形的,方向与墓门同向。田间南北向的土路为阡,墓地与墓门同向的长方形土道是阡。在临县人的家里边,既是南北向,又与窑门同向,供人们站立和行走的长方形土地也是“阡”。“阡里”一词比地面、地上、地下要准确、生动、传神,古韵味十足。如果将“阡”字通假为“”,则更符合土质地面的特征了。

訄 qiú。逼迫。《说文·言部》:“訄,迫也。”章炳麟《訄书》。

㬤 qī。东西湿了之后要干未干:雨过天晴,路上渐渐㬤了。用沙土等吸收水分:地上有水,铺上点儿沙子㬤一㬤。物将干而未干。亦指吸水使干燥。《玉篇·日部》:“㬤……欲干也。”临:晾一晾就㬤了;路上稀,㬤一㬤再走;晾㬤了再走。

抾qū。双手捧。《康熙字典》:“犹言持去也,一曰捧也。”临:抾得一抾水;抾得一抾米;一抾抾土;一抾抾水。

笸箩 pǒluó。以柳条类枝干编成的一种圆形盛器,帮较浅。《红楼梦》七一回:“捧上一升豆子来,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然后一个一个的拣在笸箩内。”临:小笸箩;针线笸箩;坐的笸箩打的伞,吃的火烧拍的镲;绞笸箩簸箕来。

páo。减去,除去,扣除:刨去他还有两人;十五天刨去五天,只剩下十天了。《新儿女英雄传》三三回:“让刨除佃夫的人工饭食、牲口口粮去,只怕也不止这几两银子。”临:刨了本钱,都是利;刨了你的,都是我的。

nǎng。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西游记》四六回:“〔孙行者〕站在油锅底道:‘馕糟的夯货!你骂那个哩?’”临:馕饭坯;吃得馕馕地;馕馕地就是个吃。

nǎng。用刀刺:攮了一刀;攮子(尖而短的刀)。刺;扎。《儒林外史》六回:“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临:攮子;用攮子捅了一刀。

褯jiè。〔 褯子〕尿布。临:jià,尿 褯子;洗褯子;晒褯子。

qiāo 劁。骟,割去牲畜的睾丸或卵巢:劁猪;劁羊。临:劁猪;劁羊;劁狗扒皮。

qiān。插,插进去:扦花;用针扦住。宋《癸辛杂识续集·白蜡》:“树叶类茱萸叶,生水傍,可扦而活。”亦指用针固定。如:“横幅上贴的这个字要掉下来,用针把它扦住。”临:用针扦住(妇女做鞋、衣服时,拿针临时固定)。

qiāo。做衣服边儿或带子时藏着针脚的缝法;缲一根带子;缲边。临:缲边边。缲纥儿。

qū。形容黑:黢黑头发;屋子里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临:脸黢黑;手黢黑;眉眼黢黑,一口也不吃。

擩 rǔ。插,塞,伸:一脚擩进泥里;把钱擩给他;擩出拳头。临县话:是脚不是脚,力往靴革筒里擩;把脚擩到被子里温一温。擩了几锤头(拳头);擩你几圪垛。

挼 ruá。揉搓:把纸条挼成团。韩愈《读东方朔杂事》:“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挼。”临: 挼人(用语言等方式糟蹋、排挤、揉搓别人); 挼搓人;挼人没深浅。

趿 tā。趿拉,穿鞋只套上脚的前半部:趿拉一双旧布鞋;趿拉着木板鞋。穿鞋:把鞋后帮踩在脚底下,然后拖着走。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临:趿拉板鞋;把鞋趿拉上;说人不如人,趿拉八九撵上人。

粜 tiào。卖出谷物。《管子·轻重丁》:“齐西水潦而民饥,齐东丰庸而粜贱。”临:粜米;粜黑豆。

绾 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绾结;绾个扣儿;把头发绾起来。临:绾纥;绾成死纥。

硙 wèi。同“碨”,石磨。《北齐书·高隆之传》:“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治碾碨,并有利于时。”临:wài,推碨;水碨;石碨;铣碨;碨道;碨杆;碨眼;碨盘。

洇 yīn。液体接触纸张等向周围渗透散开:这种纸写起来有些洇。临:洇得写不成;这纸洇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