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我家院墙旁边还靠着那辆“超期服役”的木制小平车。
它的车盘依然十分完整,卯榫严丝合缝;车轮依然崭新,毫无一丝铁锈;轮胎依然饱满,毫无一丝磨损;丁丁疤疤的辕杆依然还在,光滑黝黑,泛着点点油光……这么多年来,它依然保持着如此完美的身形,全是父亲的功劳——在父亲眼里,他也是我们家的一个壮劳力,得升级,得抬举,得照顾!
唯一的遗憾是,框架和车围看起来有些破损残缺了。但这也难不倒手巧的父亲,他用铁丝把破损的车围绞缠出来,车盘里铺了一层薄钢板……经过父亲的不断升级和维护,老旧的车子注入了全新的能量,极具沧桑之美的它又恢复了青春。
直到现在,它还是我家院子里的一景,引来客人们的不少议论和感叹。
这辆小平车,曾经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是我家的救命恩人。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包产到户刚刚实行,人们的生活好转了不少。拉人运粪拉庄稼捡柴火,几乎家家都有小平车在田间地头行走。
那时,我们兄弟还小,地里活多,劳力又少,肩扛手提,费工费力,光靠爹和娘两个人忙不过来。看着别人家都有了小平车,母亲很眼馋,父亲瘦小的身影在家里忙碌了好几天,备料,画图纸,解板,安装……
不久,一辆精精干干的木轱辘小平车, “咯吱吱咯吱吱”唱着愉快的歌,满含着希望落户到了我家。
父亲和母亲很得意很高兴,用他们粗大的手把框架、车盘、车围、辕杆、车轮、轮胎摸了又摸,对着新车念念叨叨许了不少愿。街坊们一连好几天的话题都是它,大家都端着饭碗圪蹴在新车身旁边议论纷纷,这让我们一家吃饭都香了不少。
这辆如今看似粗笨的木制小平车,就这样翻开了我们家生活的新篇章。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木轱辘车上的那几颗闪闪发光的铜泡钉,是因为我曾经撬下其中的一颗到学校里炫耀,父亲发现爱车被“毁容”就把我痛打了一顿。
有了这辆小平车,减轻了父母不少劳作之苦,他们再也不用手提肩扛、筐背担担了。父亲哼着小曲拉着小平车轻轻松松快步向前跑,坐在车上的母亲脸上浮起了久违的笑容。
有的时候出地干活,父亲前面拉母亲后面推,我和弟弟就成了“乘客”。如果路面还好走,我们就坐在车子后头,这时父亲会直起身,双手轻轻压下挑的老高的辕杆,车子压力增大车速自然就会加快不少,它就像一条小船顺风顺水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父亲的身子起起落落,车子蹦蹦跳跳,我们兄弟抓着车围不断的尖叫,母亲晃晃荡荡的呵斥和笑骂……田野上空充满了我们一家欢乐的气息。
有的时候,收秋拉的东西多了,回村还要走一节上坡路,遇到下雨下雪,胶泥松软道路泥泞,一步三摇没登劲,跌跌撞撞檫滑的不能走。一双露脚趾头的破布鞋在稀泥中深一脚浅一脚把路趟,一股一股的青筋在额头上跳来跳去,父亲一直使劲低下头猫倒弯得不能再弯的腰,车还是不情愿挪一步……母亲在后面把脸憋得通红帮父亲往前推车,手推不行,胳膊推不行,肩膀扛不行,棍子撬不行,全身的力气使上还不行,车还是不情愿挪一步……罢罢,两个泥人人走一步歇一阵,歇一阵走一步,不知不觉就爬了夜。
有的时候,平车的内外胎都会被葛针木狗狗铁钉之类的东西扎破了,大人们就怕遇上这哭笑不得的坏事了。母亲会把车上的庄稼统统卸下来,父亲则会跑回家取来补带的工具……补好车胎,反复检查,装上庄稼,一步一个小心,两个土人人土眉混眼汗流浃背,这样不知不觉就又爬了夜。
更多的时候,父亲的后背会洇出一坨又一坨热气腾腾的汗水花花来,疲惫不已的他却依旧腰直肩平,眼疾手快,步子稳重,我们兄弟在车的左右两侧拽住磨杆,母亲在后边则用绳子紧紧攀住车子,以防车子摇摆或其他意外。我们一家人与小平车好像焊在了一起,不离不弃,沿着崎岖蜿蜒的山野小路,向着那飘满煤油味儿的家里大踏步走去,度过了那些苦难却金光闪闪的岁月。
春天,送粪、扬粪、犁地、耙地……车轮滚滚,小平车忙得不亦乐乎!
夏天,施肥、打药、锄地、耧地……车轮滚滚,小平车忙得不亦乐乎!
秋天,玉米、谷子、山药、稻粟……车轮滚滚,小平车忙得不亦乐乎!
冬天,拾粪、拣柴、拉土、拉煤……车轮滚滚,小平车忙得不亦乐乎!
一年又一年,车轮滚滚,小平车忙得不亦乐乎,真不知转过多少个日出日落!
父亲站在整饬一新的小平车旁边,曾经多次对我们说:这辆车子为咱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咱家不吃草料的“驮柴驴驴”,我得好好待它,你们也得好好待它,你们的儿孙也得好好待它!
父亲已经有了小三轮,大三轮,电动三轮这么多帮手,可他还是舍不得把小平车扔掉,多次升级把它整饬一新,如今卖菜还用它,捡柴还用它……
我们也知道,其实他是舍不得苦难日子里那段幸福的回忆,舍不得静穆岁月里那段奔跑的骄傲,舍不得卑微人生里那段异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