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李竹华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明亮的精神灯塔。近日,孝义市兑镇镇后庄村的40余名党员干部奔赴红色圣地延安,开展“走进梁家河,寻梦延安行”主题教育活动。40余名党员干部寻访梁家河、拜谒延安革命纪念馆、走进王家坪、踏上杨家岭、前往枣园学习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激励担当作为。
走进梁家河领悟山村大学问
大家首站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实地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走进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实地感受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青春岁月,深刻了解了他谦虚好学、敢于吃苦,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办缝纫社、开办磨坊,诠释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了解他刻苦学习、不忘修身,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理想信念。
穿梭于习总书记住过的院落,凝视村史馆和窑洞中悬挂着的那一幅幅与延川父老乡亲交往的珍贵照片、陈列着的一件件农具,倾听讲解员的介绍,抚摸习总书记睡过的土炕、床铺,用过的水壶、煤油灯,大家心潮起伏,感慨万分,亲切、温暖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习总书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勇气和毅力,激励着每一名党员艰苦奋斗,践行为民情怀。通过和村里老乡们交谈,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当年扎根农村,与梁家河群众相濡以沫、苦干实干、锐意进取的奋斗历程和为民情怀。大家认为,要深刻领悟小山村里蕴含的“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学问,要从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心连心、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谋利益的故事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等精神养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用实际行动为村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
走进南泥湾感受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当日下午,党员干部走进南泥湾小镇,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映入眼帘,大家站在郁郁葱葱的稻田埂上,耳边不时响起熟悉的旋律: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从党徽广场到八路军炮校旧址、从千亩稻田景观到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从现代农业示范园到国家湿地公园……红色文化、绿色生态、金色农业在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南泥湾完美融合。
伴随着《南泥湾》歌声,大家走进写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大生产劳动的人物雕塑群,无声地记录着那曾经火热的历史。大家走进展馆参观了大生产运动的一件件实物,学习了八路军三五九旅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战胜了重重困难,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用心感悟了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精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要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为指引,扛起重任、接续奋斗,为全面推进后庄村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更大力量。
走进革命圣地延安传承红色精神
第二天日,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庄严肃穆的16米高的毛主席塑像矗立在广场中央,旁边火红的党旗和入党誓词格外醒目。全体人员面对党旗庄重地重温入党誓词,郑重表达自己不忘初心使命的决心和情怀。
随后,跟随着讲解员进入展馆,大家边聆听讲解边驻足浏览馆内收藏的珍贵文物、文献资料、历史图片等,全方位了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和波澜壮阔的十三年延安革命史。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尊尊生动塑像,诉说着那段峥嵘奋斗岁月和伟大革命历程,通过实地参观,大家都切身感受到了延安红色精神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王家坪、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等领导人居住过的窑洞、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七大会议中央大礼堂以及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处等旧址,瞻仰了陈列的革命珍贵照片,亲身感受了当年中央领导人在延安期间的生活环境,观看了简陋的生活设施,艰苦的居住条件,却在这里盛开着中国革命最灿烂的花朵,了解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这里艰苦奋斗、排除万难、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和辉煌。大家一致认为,革命圣地处处是课堂,通过沉浸式“游”学、主题式“研”学、互动式“践”学,激发了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使红色基因真正融于血、入于脑、立于心,达到了补钙铸魂、蓄能充电的目的。全体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今后要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以开拓创新的扎实作风和时不我待、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为推动后庄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该村村支书表示,踏上这片红色沃土,就是要大家实地感悟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党史智慧和力量,让延安精神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美好愿景的不懈奋斗中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