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梁瑜
从几头种牛起步到如今40多头,年收入达到二十多万元,曾是贫困户的方山县马坊镇周家沟村的村民高建强说:“刚开始养殖没有经验,走过一些弯路,多亏了宏康牧业的养殖专家一路技术指导,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来堡村的葡萄熟了,村民们的心儿醉了……”这是流传在方山来堡村的一首歌谣。
“每到葡萄成熟时,俺们村就会迎来成群结队的游客。”来堡村农民张春明喜笑颜开地介绍:“那时节,不但俺们村民们自己摘,也邀请游客进园亲自采摘,大伙可开心啦!”
如今,行走在方山县村村寨寨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依靠科技发展农牧业的忙碌身影,广大农民对科技致富热情高涨,一如亟待生长的草木盼望阳光雨露。
拥有2万头肉牛育肥基地、年屠宰能力达3万头肉牛的现代化养殖公司方山宏康牧业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订单办法与养牛户开展直接合作,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户养的牛,既保证了农户利益不受损失,也确保企业有了稳定的肉牛来源,达到了共赢的目的。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产业发展必须依托科技引领。”来堡村村干部介绍,在县科技专家的帮助下,来堡村从“葡萄之乡”太原市清徐县引种,进行小规模葡萄培育。
村里技术能人张春明承包采摘园20亩,种植葡萄、李子、甜瓜等水果。“以前村民们种玉米,一亩地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俺培育3个葡萄大棚,每棚产量就近1000公斤,销售收入在1万元以上。1棚葡萄的收益顶得上10亩的玉米。” 张春明笑言。
十四五以来,方山县组织科技部门,广泛联合各类企业、科研院校和科技工作者建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供给库”,充分开展各类咨询、培训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编写、印发多种科普资料,对全县农户普及科技知识,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除了进行科普咨询服务,我们还特别重视引进养殖、种植新品种来开展示范推广,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七十多岁的方山农业科技专家薛治海这样说:“现在,方山农民种田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实践证明,还是科技的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