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弘扬传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吕梁市戏剧艺术研究所戏楼文化 研究课题走进交城县天宁镇阳渠学校

活动现场

本报讯 (记者 任星) 近日,吕梁市戏剧艺术研究所戏楼文化研究课题走进交城县天宁镇阳渠学校,为该校师生就阳渠村发展史及永福寺古戏台演绎历程作了详细的解读,让师生们通过聆听讲座了解了永福寺古戏台题记在山西戏剧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交城县天宁镇阳渠村永福寺古戏台题壁因其发现较早且内容详实等原因被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始建年代无考,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重修。改建后的永福寺戏台,面阔三间(11米)进深二间(8米)建筑面积约95平方米,前为单檐歇山顶,后为悬山顶,属小三面观形制戏台。梁架高耸,举折(即屋顶坡度)陡峭,宏丽精巧,是典型清式结构戏台。它是吕梁戏楼文化的杰出代表,该项古戏楼文化研究课题开辟了吕梁戏剧研究的新路径,为促进吕梁戏剧研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吕梁市戏剧艺术研究所是我市唯一一所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和我市地方戏剧研究传承任务的专门机构。2022年以来,市戏研所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为己任,将吕梁境内31座古戏台进行了记录、拍摄等工作。为使这些分布于农村,散落于乡间的古戏台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和戏曲信息不被流逝,得以传承,研究所工作人员每走一地或每发现一处有价值的古戏台在记录研究的同时,力争将所发现的这些信息以开设讲座或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